1、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
D.一化三改
2、下图是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的一支中国部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
A.核威胁
B.核进攻
C.核恐吓
D.核反击
3、罗斯福自己坦言:“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这话表明了罗斯福新政
A. 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
B. 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
C. 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D. 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阅兵仪式中首次出现了维和部队方队(如图)。这一做法是为了
①表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决心 ②展示中国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说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5、1966年我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装备了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核武器,发展成为一支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队伍。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 )
A.瞄准日本和美国领土
B.反击敌国空中的入侵
C.为台湾回归准备军事力量
D.实施核反击
6、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作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
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平反冤假错案
D.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决策
7、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下面对联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8、中国共产党在“文革”后拨乱反正平反的最大冤案是( )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刘少奇
9、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它“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于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该是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新中国成立
10、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A.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新的纪元。以下对“新的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12、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 B.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展迅速 D.“大跃进”运动
13、习近平说:“我们党要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其中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实施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一带一路”建设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的内容不包过(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五星红旗为国旗
D.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5、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 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16、想象土地改革后,你去农村采访,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B.地主成为一无所有的阶级
C.原来一无所有的农民也住上了房屋
D.农民各有自己的私有土地
17、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歌中唱道:“……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其中的“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日战争胜利
C.解放战争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8、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正确的表述是( )
A.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
1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宪法》
20、“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材料意在说明我国
A.外交实践的深远影响
B.国防科技的重要作用
C.国民教育的关键地位
D.社会保障的现实意义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
23、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24、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26、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8、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9、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0、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3、外交活动,既靠外交智慧,更靠国家实力。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1971年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指什么?与哪次会议有关?
(3)1972年,哪一法律文件的正式签署和发表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我国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34、2019年是新中国诞生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寻求民族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一步一步由贫穷走向富强,由落后走向强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诞生与巩固)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抗争,终于迎来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与豪迈。
材料二:在旧社会千疮百孔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一场巩固新中国的战役打响了。在这场新的战役中,新中国经受住了,清除内患,外树国威,以一个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新中国在巩固政权的这场“新的战役”中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列举三项)
(成就与挫折)
材料三:“一五”计划期间成绩辉煌,本应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但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失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意外地成了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一五”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等上20年。
(3)举出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成就(两例)和交通运输成就(一例)?
(4)由于哪些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等上20年”?(举三例即可)
(转折与富强)
材料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5)材料中的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两点即可)。
(6)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政策?我国对外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奋斗与梦想)
材料五: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7)请你阐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为实现中国梦而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只答时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