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导致下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原因是
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调整
3、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维护国家安全的部队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A.大革命时期
B.新中国建立前夕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5、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的目的不包括
A. 消灭地主阶级
B.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C. 解放农村生产力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下图所示会议中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2018年12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2018年朝鲜半岛局势出现重大转机,韩朝领导人三次会晤推动南北关系解冻……这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中国始终如一的坚持。在60多年前,中国因朝鲜问题面采取的行动是
A. 三大改造 B. 抗美援朝 C. 改革开放 D. 抗日战争
9、近年来,中国举办了一系列国际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中国能成功举办这些国际盛会是因为: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C.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乐队演奏的乐曲是(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黄河大合唱》
C.《义勇军进行曲》
D.《国际歌》
12、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客人时高度评价1972年9月访华的田中角荣首相,他说:“田中先生……是了不起的,值得称赞,他比尼克松勇敢。”日本的田中首相“比尼克松勇敢”是指
A. 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新中国建交
B. 在尼克松之前访问新中国
C.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联合抗苏
D. 早于美国与新中国建交
13、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不包括( )
A.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14、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A.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1979年,谷牧引入第一笔日资,被奶奶骂“汉奸”;1990年,苏东剧变,改革开放没人敢提了,一些单位,谁再提改革开放,就有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嫌疑。下列事件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是
A.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邓小平九二南巡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16、选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项目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大庆油田建成
17、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
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
19、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C. 宗教信仰的废除
D. 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
21、1919年的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9年,在福建上杭召开的 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2、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4、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5、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6、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7、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8、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30、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一一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一一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共同纲领》的颁布实施有何意义?
3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3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结合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地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宪法》法律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二中宪法的内容,指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材料三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挽联
(3)材料三反映了国家在少数民族发展上采取什么措施?
材料四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江泽民
(4)材料四中提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说明什么问题?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