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天我们已经能独立的把载人航天器“神六”送入太空。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除了经济的推动外,还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在80年代中期我国就曾制定促进科技发展的计划是( )
A.“863”计划 B.第八个五年计划
C.“火炬”计划 D.“千人”计划
2、下图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政策的实施
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
A. 改革开放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土地改革
3、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筹备建立新中国
D.商讨国有企业改革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某同学绘制了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成立环渤海经济区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5、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中共十五大和十八大
6、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
A.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中华民族复兴梦与美国霸权主义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8、《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到,:“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 )
A.邓小平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小岗村
9、2019年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下列属于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的努力是
①“一国两制”的提出 ②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的历史转折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 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 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袁隆平
B. 华罗庚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3、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推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开国大典 | 是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标志 |
B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C |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是中国军队赴朝参战的根本原因 |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事件 |
A.A
B.B
C.C
D.D
14、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下列名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张跃进
②王建国
③李援朝
④马文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5、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一首经典歌曲(如图)。他选择去上述地点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C.当地群众热情,民风淳朴好客 D.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16、如图,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据图片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古往今来,英雄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最可爱的人”是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邓稼先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其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党在新时期新的行动指南。自通过之日起生效。横线上应填上( )
A.科学发展观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古老建筑毁于一旦,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回望历史,我国的圆明园曾遭到两位强盗的洗劫和焚烧,这两位强盗是
A.英、美
B.英、德
C.法、美
D.英、法
20、今年(2020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几周年?( )
A.63
B.64
C.65
D.66
21、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2、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3、(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5、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3)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
(4)____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9、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30、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31、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2、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2019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总结成就“20世纪的最后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
(3)展望未来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党和政府什么时候,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下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