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探索阶段示意图,方框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江南制造总局
D.《民报》
2、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A.长征胜利结束100年时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D.新中国成立100年时
3、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4、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历史现象 | 历史结论 |
A、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 它成为“左”倾错误的开端 |
A. A B. B C. C D. D
5、有人说:中国人看时间,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展进步
C.中国轻工业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
D.中国人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6、如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这个年代尺体现了(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7、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两岸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经济发展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在
A.边疆地区 B.老解放前 C.少数民族地区 D.新解放区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下列内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 平等互利 B. 互相开放,不搞排外
C. 互不干涉内政 D.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0、“下岗”与“再就业”是上世纪末的流行词,它们所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
A.加强法治建设
B.农村经济改革
C.外交事业发展
D.国有企业改革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共同繁荣的政策
D. 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制度
12、下列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加入世贸组织
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②③
1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又达成“三通协议”,中央政府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目的是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D.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14、读表
据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当时的工业非常落后
B.美国的数据被极端放大
C.年份不一致,没有可比性
D.因为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对两种产品消耗太大
15、1972年尼克松访华,他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所说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
D.美国从此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6、如图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在我国流行的服装,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中苏友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17、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新中国的成立
19、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关键词。下列关键词按照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科学发展观②两个凡是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多快好省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21、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3、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5、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7、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或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8、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9、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30、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4)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鄉,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建设上来?我国的历史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政策?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人对民族复兴进行过哪些探索?(请举出两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