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代
2、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3、下图所示漫画《吊高球》反映的历史是
A. 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B. 中美关系缓和
C. 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 蒋介石阻止了中美交往
4、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们不会忘记,1971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从此恢复了我国的大国地位。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万隆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国大典
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③达成“九二共识”
④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7、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指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事实发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9、经过1978年思想理论界的讨论,人们再次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 伟人的论断
B. 实践
C. 过去的经验
D. 党的决定
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B.九一三事件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四五运动
11、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时期创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是( )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第机床厂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公平法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两弹元勋”--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四人帮”--张春桥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作品能反映出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 《青春之歌》
B. 《红旗谱》
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 《春天的故事》
15、港澳回归祖国后繁荣发展说明( )
A.社会主义道理适合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B.“一国两制”政策的普遍性
C.“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完全自治调动了香港、澳门人民的积极性
16、英国《卫报》某专栏作家曾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尝试性的一步”是指( )
A. 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括号处应填充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8、我国创造性的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A.计划 B.市场 C.社会主义计划 D.社会主义市场
19、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地利
D.日本
20、影响下表中1963~1965年农业资金比重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提出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赎买政策的提出
D.改革开放的提出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3、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5、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_ 体制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_ 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____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6、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7、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8、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9、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0、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31、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思想禁锢阻碍社会发展。阅读提示,探究问题。
(1)【春秋战国的自由竞放】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
(2)【封建时代的严苛禁锢】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进行严苛禁锢,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写出两例我国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文化的典型表现。
(3)【近代西方的幡然觉醒】近代欧洲走出蒙昧源于14-16世纪及18世纪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请问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各是什么?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举一位即可)。
32、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团结是地区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保证。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3)为结束两岸分离状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4、梳理历史: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良好开端”与什么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 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6)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