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肯尼迪在回忆古巴导弹危机是曾说:“觉得核战争在那天比在核时代的任何时候都逼近”。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世界政治局面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冷战 D.一超多强
2、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B.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一个新的政府
C.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D.从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3、由如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4、2018年是日本明治政府开始走上维新道路150周年,当年维新的口号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民族、民权、民生 D.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5、英雄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对以下人物评价正确的是
A. 华盛顿——南美解放者
B. 玻利瓦尔——资产阶级革命领导人
C. 马克思——美国国父
D. 拿破仑——后期战争具有侵略性
6、在《拿破仑时代》中有这样一段话:“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其中所说的“潮流”指 ( )
A.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对外征战,建立统一欧洲
D.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
7、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各项中,符合“由理论到实践”特点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8、1938年9月,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达成协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点。据此推断,“这一事件”是指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德国入侵苏联 D.意大利进攻法国
9、艾巴蜀同学学习了《重庆历史》,非常想在周末去参观抗战时期“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以了解敬爱的周总理生活和战斗过的热土,你会建议他去
A.特园
B.曾家岩
C.民生路
D.白公馆
10、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朝代 | 人物 | 事件 | 结果 |
明朝 | 戚继光 | 抗击倭寇 |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清朝 | 郑成功 | 收复台湾 |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
清朝 | 林则徐 | 虎门销烟 | 打击了英国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的斗志 |
清朝 | 左宗棠 | 收复新疆 | 除伊犁外,新疆其他地区都回到祖国怀抱 |
A. 明清时期皇权不断加强的措施 B.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11、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英国曾是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下列历史人物中,抗击过英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有 ( )
①华盛顿 ②玻利瓦尔 ③林则徐 ④章西女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在1971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一结果表明( )
A.中国同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取得了成功
C.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14、下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该漫画蕴含的寓意是
A.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建立
B.美国操纵联合国推行霸权主义
C.美国帮助西欧走上了联合道路
D.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5、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在
A.洛阳
B.余杭
C.涿郡
D.江都
16、下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
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
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17、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是什么的发表?( )
A.《联合国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18、1938 年,日本在制定武汉作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路沿平汉线南下,与日军第十一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放弃了这一计划,这说明( )
A.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严密 B.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军重点
C.世界战局变动,影响日军侵华方针 D.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19、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 环保 B. 反恐 C. 和平 D. 发展
20、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是
A. 推翻殖民统治
B. 实现民族独立
C. 结束封建专制
D. 确立民主政体
21、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22、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812年的
法兰西帝国
B.拿破仑远征的
俄罗斯帝国
2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________制度、________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________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________国和________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________》,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________、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________,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________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5、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6、1936年_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42年________保卫战,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7、行有道,达天下,美好出行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1)宋朝发明的 ,应用于航海,保障了人类在大海上航行的方向。
(2)500年前, 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开始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
(3)19世纪,德国人 发明了汽车,使人类曾向往的日行百城成为可能。
(4)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 让人类飞向蓝天的梦想成为现实。
28、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________,贸易壁垒进一步________,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的________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它与________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________,推动着世界的________
29、1935年________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30、英国科学家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和_______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1、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是效仿哪国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丰十年(18年)的大转折終于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流的政治家”,知道中国所处的局势是数千年的变局,而且以积极的方式应付, 但“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
——蒋廷《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中的“大转折”、“积极的方式应付”分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说明“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的为西学至强的实效做了证明,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几十年间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中的“社会运动”是指?依据材料分析运动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清政府采取应对措施的共同因素?
33、想一想,《九国公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为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式知识群体在洋务时期开始萌生,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接受过新式教育,从骨子里认同西方的文化价值,并积极主张以之来改造中国。这个群体主要以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以及辛亥前后的留美学生群体为主,同时也包括晩清以后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后设立新式学校里的受教育群体。
材料二 这些人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也是1919年5月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这个新的知识群体起初主要是以个体的身份零星地参与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有限。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这个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
材料三 新型知识分子以演说、办报等形式广泛呼吁革除蓄辫、缠足、赌博、吸毒以及风水迷信等劣习陋俗。他们提倡男女平权和国民思想,倡行婚恋自由自主,反对包办婚姻。主张求实学务实业的新学风,这当中有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创办制碱公司的范旭东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式知识群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既是新文化运动又是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分析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