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芳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国民党历史的资料,发现有用民国纪年记载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最有可能是 ( )
A. 虎门销烟 B. 戊戌变法 C. 武昌起义 D. 台儿庄战役
2、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B. 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 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
D. 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反映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3、2022年3月18日,河南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考古学家在遗址西侧发现了一条人工运河,构成了大型环壕聚落,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这说明
A.中原文明领先世界其他文明
B.中原先民具备河道利用能力
C.原始社会开始出现海外贸易
D.黄山遗址已有早期国家形态
4、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标志着全国全部解放
5、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 唐胥铁路 B. 淞沪铁路 C. 滇越铁路 D. 京张铁路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第一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二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三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 北约组织的建立
D. 华约组织的形成
7、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97.5%; 1900年,英国初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到约600万,比1870年增加了5倍。以上数据说明( )
A. 工业化推动了教育大众化 B.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己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C. 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产业工人 D. 初等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普及
8、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
C.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9、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施特劳斯
B.贝多芬
C.托尔斯泰
D.梵高
10、如下图是中国1978﹣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示意图,导致图中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的变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崛起 D.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置
11、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12、历史学家认为,特定历史时期会有特殊的时代内涵,时代内涵又可用关键词总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时代关键词是( )
A.秩序与法治
B.纷争与变法
C.守护传统与争鸣
D.民族融合与皇权至上
13、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4、宋太宗时,市舶岁入三十万络,英宗时六十三万络,至南宋初年则达到二百万络,呈逐年增长的势头。市舶收入在南宋初年约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仅泉州一地的市舶收入即占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二。材料反映出( )
A.至南宋时,已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代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造船业尤为突出
C.宋代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D.泉州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15、下列不属于三国同盟国家的是( )
A. 英国 B. 德国 C. 奥匈帝国 D. 意大利
16、“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爆发过多次逆全球化浪潮,但每次逆全球化都是全球化发展的短期挫败,并未影响全球化持续深化的宏观走势和主流方向。”这段话说明
A.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秩序动乱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D.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7、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其原因是实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马歇尔计划
C. 罗斯福新政 D. 新经济政策
18、隋代大运河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其跨越南北,沟通数十座名城。根据所学说明其中心点应该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涿郡 D. 余杭
19、一战后有两个国家没有批准巴黎和会通过的《凡尔赛和约》,一个国际联盟的倡议者美国,另一个是主权遭受严重践踏的国家,该“国家”是
A.中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0、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A.
B.
C.
D.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2)世界上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凡尔赛条约》:与会国:参加会议的有________个国家的代表。苏俄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围、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2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中央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24、德国天才的作曲家——_______,《_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_______和_______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贝多芬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渴望。
25、《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6、英国科学家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和_______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7、万隆会议
背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3)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召开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________ |
内容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
万隆精神 |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________净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 |
★作用 |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建立的制度——
(3)唐太宗统治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的制度——
(4)明朝时全国的制瓷中心——
(5)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9、清朝雍正时期(_____________)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
31、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史上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美国分别由何人带领本国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
(3)我国改革开放始于何年?谁被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计师”?
32、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思想的巨变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该运动中英国的杰出代表是谁?同时期中国在思想领域实行什么制度?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这一时期谁的思想为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事件影响下,19世纪末的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在当时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该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初的俄国进行了怎样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成为近代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至少答两点)
34、从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为了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中国人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抗争。
材料一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这场运动是指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一天,民族迎来新生。
——新华社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民族迎来新生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新生”的理解。
材料三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节选
(3)列举在这三十年期间,为争得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一位人民英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