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是为了纪念( )
A.江西南昌起义
B.湘赣秋收起义
C.贵州遵义会议
D.甘肃会宁会师
2、印度独立后,实行印巴分治,其中印巴是指 ( )
A.印度、巴勒斯坦 B.印度、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巴勒斯坦 D.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3、“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隐患。下列主要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消极影响的是
A.大量的石油及其制品带来的污染
B.美国使用精确制导导弹在叙利亚造成平民伤亡
C.城市大量汽车的尾气导致空气污染
D.中国多地因大量使用煤炭而使空气污染加剧
4、有文章对某一制度作如下 评价:“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那么该“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郡县制
5、美国市场上畅销的芭比娃娃玩具,其原料来自中东,半成品在中国台湾制造,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最后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组装,这说明( )
A.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亚洲国家生产水平高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6、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 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D. 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7、美国传教士俾治文曾在虎门参观销烟全过程时记录到“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镇口有个穷人,因仅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立即依法惩办。”如此坚决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坚定意志的人是
A. 林则徐
B. 陈化成
C. 关天培
D. 魏源
8、“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据此可知经济特区是
A.实行特殊的政治管理制度
B.不利于增加我国国民经济收入
C.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D.特区事务我国政府不能完全依照我国法律处理
9、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0、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35周年前中美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D.中美建交
11、“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现在有许多西方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你知道这些节日与哪一宗教有关吗?
A.佛教 B.基督教 C.印度教 D.伊斯兰教
12、下面的文字,字体是隶书的是( )
A. B.
C. D.
13、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是南亚地区持续动荡的主要因素。与这种局面出现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14、罗斯福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念罗斯福总统之殇》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革除弊端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革
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C. 罗斯福新政改变了公众的生活状况,一缓解了社会危机
D. 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危机完全在美国消除
15、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
A. 德国
B. 英国
C. 日本
D. 美国
16、以下是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朝鲜丰岛海战的不同记述。这种不同记述说明( )
A.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17、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其中“战争”的目的是
A. 驱逐英国殖民者 B. 推翻封建统治
C. 防止国家分裂 D. 解决经济危机
18、“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反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这一情景出自谁的作品( )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但丁
19、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2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1688年,英国宫廷政变,威廉和玛丽即位
21、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22、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______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23、人口过快增长是人类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约_______亿。1987年_____月______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2011年,世界人口达到_____亿。
24、_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5、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917年________武装起义的爆发,吹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
26、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27、历史上重大战役(战争)常常是国家命运的转折。
(1)__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______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8、“弱国无外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家实力决定了国际地位。
(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______》的签署,使美国在海军实力上取得了与英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2)中国在______上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
(3)慕尼黑会议上,______不得不接受英法德意四国对自己共同宰割的《______》。
29、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3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光彩夺目,独树一帜。
(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
(2)汉朝时期开通的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 ,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3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研前行的力量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救国雪耻)
(1)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对中国的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战略转移)
(2)1934—1936年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共御外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
(保家卫国)
(4)1950—1953年为保家卫国进行的战争是什么?在战争中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嘆的英雄人物是谁?
(5)综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2、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规律。阅读《英国、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变化表》,回答问题:
国家或地区 | 1860年 | 1913年 | 1950年 | 2000年 |
英国 | 34℅ | 14℅ | 11℅ | 3℅ |
美国 | 19℅ | 36℅ | 55℅ | 27℅ |
发展中国家 | —— | 3℅ | 9℅ | 21℅ |
—— 数据整理自《大国的兴衰》
(1)186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4%,高居第一。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以来,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霸主。结合1860~1950年的美国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请问这对国际政治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著作。
(1)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
(2)代表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是
(3)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
3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人民共同的理想。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1)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法律文献 | 内容摘要 | 地位或作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人会。 | ②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③ |
【农业现代化】请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2)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图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