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度的甘地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A.都以暴力斗争方式使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B.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C.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对英国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人物
2、发动战争者通常是被谴责的对象,下列人物中却存在例外。他是( )
A. 远征俄国的拿破仑 B. 一战中的德皇威廉二世
C. 挑起科索沃战争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D. 发动埃及独立战争的纳赛尔
3、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其中“新”的含义包括
A.出国留学的青年 B.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
C.维护清朝统治的青年 D.遵循“孔孟之道”的青年
4、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陈毅称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走进南京总统府,你就会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在历史上,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局面所取代的历史事件是
A.舜让位于禹
B.禹建立夏朝
C.启继承父位
D.商汤灭夏朝
6、某同学搜集了与下面史实相关的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如果为专栏归纳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苏俄社会主义革命
7、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政府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型,“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A.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
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C.赋予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新的内涵
D.大大拓展香港在国际社会上的活动空间
8、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 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爆发。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A.西方列强侵华史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C.中国人民探索史 D.西方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抗争史
9、人们都怀念她的民主制度,都把她视为民主制度的开端。“她”指
A.阿拉伯 B.古印度 C.巴勒斯坦 D.古希腊
10、沿着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开辟的航线,你可以一路领略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风光?
A. 麦哲伦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哥伦布
11、目前,泰州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泰州,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A. 原子能技术
B. 空间技术
C.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生物技术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国十三大的召开
1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B. 春秋晚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C. 商鞅变法主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和建立县制
D.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14、这场战争是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进行了……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这场战争”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15、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地说:“天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6、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A. 扩大企业规模
B. 规定价格水平
C. 保证工资水平
D. 遵守市场分配
17、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863年—1947年)出生的时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居住在城市,而在他去世的时候,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不居住在城市。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汽车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城市提供了舒适方便的生活 D.两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城市的繁荣
18、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近代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奋斗史的作品有
①《海国图志》
②《天演论》
③《义勇军进行曲》
④《三民主义》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9、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完整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革命宗旨的历史文献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法典》
20、伦教1800年有近100万人,1851年达到26万人;吧黎180年有近5万人,181年猛增到100万人:1800年维也納约25万人,柏林约I7万人,到1850年,维也纳超过4万,柏林增长到42万人。这表明
A. 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 城市人口缺乏控制
C. 世界各国人口流向欧洲
D. 城市交通和环境恶化
21、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宣布实施:________
22、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出现近代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 》。
23、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1939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_______爆发。
25、__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6、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
(4)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会议 。
27、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_____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_____进军,法西斯政权在_____建立起来。
28、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________》,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9、____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____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____、电车、____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
30、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__)。
31、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规律。阅读《英国、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变化表》,回答问题:
国家或地区 | 1860年 | 1913年 | 1950年 | 2000年 |
英国 | 34℅ | 14℅ | 11℅ | 3℅ |
美国 | 19℅ | 36℅ | 55℅ | 27℅ |
发展中国家 | —— | 3℅ | 9℅ | 21℅ |
—— 数据整理自《大国的兴衰》
(1)186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4%,高居第一。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20世纪以来,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霸主。结合1860~1950年的美国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世纪后期,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发展中国家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上升,请问这对国际政治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32、(1)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2)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什么?
(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各自战争性质是什么?
(4)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6)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3、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34、15世纪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摘自自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如何开创"全球化"?对这两个国家活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在第三阶段,美国和苏联为主导全球化,在欧洲展开的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争夺有哪些表现,美苏各举一例?
(3)第三阶段美国崛起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第四阶段“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这一时代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未来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
(4)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发达国家为什么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什么?
(5)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怎样面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