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盘锦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 1300 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 洋布进口减少 10 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 2、“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重大失误,但这一时期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是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①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②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某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公私合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减租减息

  • 4、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请同学们算一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

    A.20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5、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 6、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三个代表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新发展理念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 7、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下列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一致的是(   )

    A.2016年太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纯电动出租车的城市

    B.太原告别燃煤散烧并建成“禁煤区”

    C.太原充分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经济

    D.太原打造地铁绿色施工样板工程,将地铁施工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 8、图片承载着历史,它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特点是

    A.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宣告成立 B.新中国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1、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像投下一粒石子,打破旧体制的一潭死水,漾开了迎接生产力解放的春天。投下的第一个“圈”应该是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 1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党的哪一次会议把它确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 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的《中国土地法》

    B.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的《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 14、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促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5、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 16、《2022年两岸关系展望》指出:30年的风风雨雨,两岸关系一波三折,让各方都会深刻认识到,☐☐这个定海神针的特殊作用。我们也期待这样一个重大节点,这样一个机会之窗,台湾方面能够把握好机遇,重新回到□□□□的正确轨道上来。□□□□应是(       

    A.“一国两制”

    B.国家统一

    C.“九二共识”

    D.“求同存异”

  • 17、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长沙

    B.广州

    C.武汉

    D.上海

  • 18、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主要因为( )

    A. 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 平反冤假错案

    D. 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20、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曾经颁布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它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___”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3)2022年发布的《_____》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 22、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2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2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 25、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 26、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 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28、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 29、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原则。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30、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 3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什么道路?

    (2)中共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确立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

     

  •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4年我国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中国政府代表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材料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这个基本原则的影响?

    (2)材料二中这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谁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时间是哪一年?

    (4)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新时期的中国应怎样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