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宣传画,该画
A.真实再现工业化建设场景 B.反映了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C.表达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D.庆祝“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追掉大会,使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这次大会追掉的领导人是
A.彭德怀
B.贺龙
C.周恩来
D.刘少奇
4、2020年的春天,钟南山、李兰娟等院士临危受命,为祖国抗疫取得胜利贡献自己毕生所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
A.“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
B.中共“七大”之后
C.中共“八大”之后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6、造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对国情认识存在盲目性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
④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7、抗美援朝战争中,视纪律重于生命,在烈火中永生的战斗英雄是
A. 黄继光
B. 董存瑞
C. 邱少云
D. 毛岸英
8、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9、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A.中国大陆的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0、为1999年澳门回归开辟途径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几乎在刚刚接触西藏问题时就考虑和决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然而,不久发生的“驱汉事件”使这一方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尽管如此,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仍然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A.背景
B.策略
C.过程
D.意义
13、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16、观察下表中各项数据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农村居民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支配 ②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④改革开放后农民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A. 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B. 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C. 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 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18、下列关于港澳回归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标志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9、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实行对外开放,我国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下图的
A.A B.B C.C D.D
20、张爷爷的儿子出生于1958年10月,他给孩子取什么名字最能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 )
A.张建国
B.张跃进
C.张文革
D.张开放
21、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2、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3、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5、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6、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7、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8、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________成立100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9、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30、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请简要叙述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说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2)雷锋、袁隆平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准备怎样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3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5)结合所学,总结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