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二月抗争”
B.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C.“四人帮”被粉碎
D.毛泽东逝世
2、如图是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在我国流行的服装,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中苏友好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3、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海军部队有
①华东军区海军 ②北洋舰队 ③北海舰队 ④东海舰队 ⑤南海舰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5、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香港
6、如图所示,我国粮食总产量与棉花总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7、下图漫画《奔向社会主义》生动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漫画信息直接相关的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8、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9、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0、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最能体现出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是( )
A.赵建国 B.钱援朝 C.孙国庆 D.李开放
1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些条款体现了( )
A.一国两制方针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3、既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又是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4、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着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5、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
16、2015年10月,由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从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17、如图所示的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出现在
A.新中国建国的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8、《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下列哪一省级行政区不是少数民族自治区( )
A.广西 B.青海 C.内蒙古 D.西藏
20、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A.香港澳门回归
B.西藏和平解放
C.举行开国大典
D.西藏民主改革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2、_____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4、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5、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时间:________年9月13日地点: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经过:________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标志:________
26、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7、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9、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0、新中国成立,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___军。
(2)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力量。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31、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32、上甘岭战役中用胸口堵敌人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
3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 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 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材料一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该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内容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该碑文中的“三年 以来”的人民英雄是指什么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