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B.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C. 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D. 工人下岗现象说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失败
2、(1956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风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一桥指的是:
A. 南京长江大桥
B. 宜昌长江大桥
C. 武汉长江大桥
D. 重庆长江大桥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4、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月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0年10月25日
5、实现了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
B. 农业合作化
C. 手工业合作化
D. 赎买政策
6、 “向海图强,走向深蓝。”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这其中包括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朱德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中国第一只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华北军区海军
C.南海军区海军 D.北海军区海军
【2】航母是海军的宠儿,是国之重器,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2012年,我国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是
A.东海舰 B.山东舰 C.辽宁舰 D.“明斯克”号
7、中国历史上哪两个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①宋②清③明④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下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有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9、《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
A.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B.农村土地所有制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权不变
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10、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
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 开国大典 B. 加入WTO C. 澳门回归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增强企业活力
C.实行经营责任制 D.改革分配制度
12、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D.中共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13、1953~1957年年底,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2周年。6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6、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A.核反击
B.反对霸权主义
C.维护社会治安
D.打击恐怖势力
17、1980年,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省份是()
A. 北京
B. 湖南
C. 四川
D. 甘肃
18、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重工业 B. 农业 C. 轻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19、同学们认为:学习中国现代史的收获有( )
①认识到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曲折漫长的历程②了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③掌握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知识④明白了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百分之七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七以上的贫农、雇农只占百分之十四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2、与“杯酒释兵权”故事有联系的皇帝是________。
23、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4、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5、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26、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7、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8、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最后被大火吞噬生命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
29、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3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七世纪的日本和八世纪的西欧分别有一次著名的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时日本颁布改新诏书的天皇是谁?
(3)日本的这次改革是效仿哪个国家进行的改革?举一个日本和这个国家友好往来的事件
(4)日本通过此次改革对国家产生的什么影响?
(5)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这个国家?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复兴之路》(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