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中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下边的文献出自( )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他提出了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全方位外交布局
5、下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时期取得的成就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第一个五计划和改革开放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大改造和文化大革命
6、“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构筑和促进了面向新世纪的大国关系,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外交在新世纪之初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段材料论述的是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 )
A.主要内容 B.历史意义 C.召开背景 D.宗旨目的
7、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8、2017年1月28.她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她”是
A.莫言 B.杨振宁 C.屠呦呦 D.刘洋
9、“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下列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 )
A. 东方红1号卫星 B. 第一颗原子弹
C. 中近程地地导弹 D.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1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B.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C. 我国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国 D. 我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1、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2、凤凰网北京消息:国台办主任张志军5日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回答记者提问,强调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两岸关系才能拨云见日。张志军提到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3、构建知识网络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知识网络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4、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
C. 土地改革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她“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她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莫言
17、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公私合营
18、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了的灵魂和根本。下列有关党的指导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1997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201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2015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思想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领航作用。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分别是
①中共七大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中共十三大 ④中共十四大 ⑤中共十五大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①⑤
20、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开罗会议
21、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2、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2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4、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我国于____________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6、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1月,____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_____,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____”,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30、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31、八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参与,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会议篇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哪次会议?
人物篇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写出其中的典型
代表党的好干部和解放军好战士分别是谁?
(3)他们身上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成就篇
(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7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采取的重大决策是什么?举出一项实施这一决策时取得的成就。
3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3、请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为例,说说你在这一课中承担的任务,以及你是怎样参与的?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材料三 岛内“台独”分子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去“中国化”,妄图彻底切断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在疫情期间,台湾甚至还禁止口罩流入大陆,却承诺每周都捐赠数千个口罩给美国,这种种行为都让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不断下降。另外美国对台海事务的介入,也造成了现今的台海危机。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不断挑拨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并且插手台湾事务,支持“台独”的行动,在最近还频繁派出军机前往台湾海峡。
——2020年4月26日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指的是我国哪一伟大构想?
(2)材料二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当今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