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惠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彭德怀被定为“反革命”

    B.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总后台

    C.老革命家被诬蔑为“二月逆流”

    D.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和迫害致死

  • 2、学者汪辉评论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该制度

    A.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B.奠定了国家外交政策的基础

    C.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D.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3、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  

    A. 董建华 B. 何厚铧 C. 连战 D. 汪道涵

  • 4、自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包括( )

    ①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建成大庆、胜利和大港油田 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都

    A.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B.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C.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而貌

    D. 实现了科教义国的梦想

  • 6、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

    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早

  • 7、“一五”期间,我国各产业投资比例如下:工业58.2%,农林水利7.6%,运输邮电19.2%,文化教育和卫生7.2%,其它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科技发展水平落后

  • 8、将下列事件前的序号与相关意义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

    C.①——c②——a③——b

    D.①——b②——a③——c

  • 9、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潮流,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公私合营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强制没收

  • 11、1954年9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B.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 12、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一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

    C. 中国首次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3、“敌人的力量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力量强……中间力量弱……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实施这一战略部署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 14、“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 15、“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借鉴外国经验。但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下列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

    B.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C.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6、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增强企业活力

    C. 政企分开

    D. 分配制度

  • 1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 18、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科学文化工作的题词?

     

    A.

    B.

    C.

    D.

  • 1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下列属于“曲折和失误”的是

    ①一五计划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下列说法中,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

    B. 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

    C.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

    D. 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

  • 2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 2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4、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 25、1952年底________的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56年底,“________”基本完成,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6、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 27、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28、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 29、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在此基础上,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政策,从而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30、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读图回答问题。

    (1)哪次会议为图1的伟大事件做了准备?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作用?

    (2)新中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图2和什么事件有关?志愿军入朝作战目的是什么?

    (4)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3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 3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举例“最可爱的人”中的代表人物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1)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2)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3)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3)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

    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