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习近平
C.邓小平
D.周恩来
2、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请猜测这位英雄应该是
A.雷锋 B.黄继光 C.邱少云 D.蒋道平
3、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的高度赞赏。首次提出这一原则的人物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陈云
4、下图所示票证曾经是北海市老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B.北海市粮食销售秩序井然
C.“文革”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
5、缅甸总理吴努曾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为消除其他国家的恐惧,中国提出( )
A.求同存异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改革开放决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6、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规定,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大代表,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参照各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至少应有代表1人。这一规定
A.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贯彻
B.凸显政府对少数民族政治权利的重视
C.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广泛性
D.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素质
7、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下面漫画反映的失误出现在
A.大跃进运动 B.文化大革命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8、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是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B.亚洲开发银行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9、以下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有人认为:“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核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中“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
A.改革开放 B.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中文(繁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日本语:助的な前述それ、ラインの3人間、私の教師を持た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中文(繁体):保護環境。日本语:保護環境。从上面的中文和日文对比,可以看出( )
①日文和中文完全相同
②日本在中国文字的基础上,改造出日本文字
③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④日本人独立的创造自己的文字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2、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千克,比1978年减少59.1千克,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供不应求
B.国家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C.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D.居民工资较低,无力购买粮食
1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 的两位领导人是
A. 毛泽东和孙中山 B. 毛泽东和邓小平 C. 孙中山和邓小平 D. 刘少奇和邓小平
1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聂荣臻 C.朱德 D.刘伯承
15、如下图是1952年和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变化表,由此可知( )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取得巨大成就
B.至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D.三大改造存在过快、过急、过粗的缺点
16、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5.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0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D.改革开放
1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邓小平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毛泽东
19、 改革开放给力营口一次大发展的机遇,营口位于沿海经济开放区中的:
A.长江三角洲 B.环渤海地区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
20、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次全民族团结的盛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21、根据以下三幅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图片 | 宗教 | 创始人 | 创始地点 |
图片一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二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图片三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22、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4、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5、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1)图一人物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
图二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___。
图三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________。
(2)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________。
26、(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7、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8、“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9、下图人物是_____,他的_____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0、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31、请简答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
32、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3、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34、国防建设与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战争结束时,新中国航空工业迅速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1954年7月,新中国第1架飞机——初教-5仿制成功。此后,第1架喷气歼击机——歼-5、第1架直升机——直-5、第1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歼-6也相继仿制成功。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制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材料二:1952年和1957年我国科技教育相关数据对比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2-1957年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该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在此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三: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突破。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60年代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为其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第1版)
(4)材料四中“崇高的精神”具有什么内涵?结合相关人物事例说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