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培养了工业所需人才 B.得到了苏联多次援助
C.建立了新兴工业部门 D.平衡了地区发展差异
3、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雷锋 王进喜 邓稼先 焦裕禄
A.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反腐倡廉,崇尚节俭
D.艰苦创业,乐于奉献
4、缅甸总统吴登盛在一次演讲中说:“(它)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不断与时俱进,成为国与国关系的指导原则”。此“指导原则”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合作共赢原则
5、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D.人民政府掌握了经济命脉
7、我国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 )
A.社会制度不同 B.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各自职责不同
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改变”的是
①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杨根思
10、郭沫若先生在其诗歌《新华颂》中写道:“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丈,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这首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标志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标志着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A.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12、“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选自吴建民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材料反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
A.外交家长期的努力
B.大批亚非国家支持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1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14、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
B.都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C.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15、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金元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大棒外交
16、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7、为了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发展,党中央决定实施( )战略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18、下图是1967年12月2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文化大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 B.“左”倾错误影响报刊思想宣传
C.人民公社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农业生产
19、19 世纪 90 年代以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③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④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③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21、___________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__________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3、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4、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9、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1、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2、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建国后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转移?它开启了什么时代?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3、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李庄农民的一段话: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
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
材料三.1958年我国一幅宣传画上配的文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四.“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一幅农家对联。
请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应了建国初的哪一历史事件?开展材料中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一事件使哪一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
(2)在材料二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社”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全社杀一口”中的“社”指的是什么?这应该是什么时期的宣传画?
(4)材料四中的这副农家对联“今岁”的“分田”指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的出台是源于什么地方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作用是什么?
(5)从党和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过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