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哪一方面营运里程己居世界第二位。
A.公路 B.铁路 C.民航 D.水运
2、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 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3、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我国海陆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5、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史实,应推荐他阅读下列哪一本书? ( )
A.
B.
C.
D.
6、2019年3月28日,西藏各族群众在布达拉宫广场庆祝民主改革六十周年。当日,西藏各地群众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下列关于西藏解放的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以和平方式解放西藏
C.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代表团成员 D.人民解放军向西藏进军
7、如图是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处应填( )
A.巴尔喀什湖
B.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C.喜马拉雅山为界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8、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是
A.都和农民有关
B.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C.都是土地革命
D.把土地公有化,转变为私有化
9、澳门回归祖国20多年来,社会各方面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深刻体现了
A.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政治协商制度的前瞻性 D.改革开放的带动性
10、“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时间是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1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爆发
C.毛泽东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3、下面的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情况。这一情况表明当时的中国
A.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B.工业水平很低
C.交通运输业落后 D.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14、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这表明
A.《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B.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D.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15、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60多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那场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中印战争
1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A.邓稼先 B.詹天佑 C.钱学森 D.袁隆平
17、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些重要会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二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的讲话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
18、“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 )
A. 抗日英雄 B. 红军烈士 C. 最可爱的人 D. 两弹元勋
19、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日恨今尽雪"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台湾问题解决
20、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到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1、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政策。
23、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4、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提出实行______ |
中共十二大(1982年) |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
充实发展 | 南方谈话(1992年)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最终确立 | 中共十四大(( )年)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 把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6、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7、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8、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0、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1、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2、为什么说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式,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完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煥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这场“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在这场社会变革后,指导中国人民“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中形成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3)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请你分别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农业领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坚持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作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六个字:“富煤、贫油、少气”,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出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有力推动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发展,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清洁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持续提高,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产业有哪些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你说出一件新能源开发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具体事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