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哪一方面营运里程己居世界第二位。
A.公路 B.铁路 C.民航 D.水运
2、2019年10月1日,在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这是我国为了庆祝新中国的生日而举行的形象和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向国家和人民的汇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 《黄河大合唱》 B. 《我的祖国》 C. 《义勇军进行曲》 D. 《英雄赞歌》
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5、下图中的史实主要反映的是
A. 人民海军的建立
B. 人民海军的发展
C. 国家经济的强盛
D. 国防力量的强大
6、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7、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是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8、抓住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这三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大跃进
D.三大改造
9、下列词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新时尚的是
A. 提前消费
B. 休闲生活
C. 低碳生活
D. 凭票证消费
10、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政企分开
11、2013年,香港与内地的贸易额达38,913亿港元,比1997年增长2.49倍,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51.1%;2013年,内地对香港出口额达3847.9亿美元,占内地出口总额的17.4%。以上数据说明
A.打破了内地与香港的隔绝状态
B.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正确的
C.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D.香港实现“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2、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构想 D.“求同存异”的方针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提出三大改造
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4、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5、“北平车站”、“北平西站”的站名一夜之间都改成了“北京东站”、“北京西站”。导致这一改变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1958年—1961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早稻亩产三万六干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17、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干部中,近八成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人大代表中分别约占88.4%、92.6%和99%。这体现了我国(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消除了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C.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
18、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大炼钢铁运动
19、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开括了新空间的是
A.完成三大改造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设立经济特区
D.包产到户
20、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4、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5、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__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过程:
(1)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_____。
(2)2013年,_____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_____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_____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8、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9、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30、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请回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2、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世界影响?
(2)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什么?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选择项,这里“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5)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的提出?
(6)当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抗美援朝开始于哪年哪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谁
(3)写出在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的两个英雄人物是谁?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了什么称号?
(5)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周思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四 近年来,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良好局面,望两党秉持民族大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成民族复兴之伟业。
(1)在中国的历史上,台湾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过?(答任一个)
(2)比较材料一、二,两者所体现出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法有何不同?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该构想首先在何地成功实践?
(4)材料四中“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