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12年,许多满清宗亲和官僚纷纷逃离北京,“每次火车均挤不能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城
C.义和团民众进入北京
D.辛亥革命影响北京城
2、毛泽东在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充满自豪地说:“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自己解决,自己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丝毫干涉。”材料表明新中国是一个
A.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消灭地主阶级的国家
D.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4、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 小篆一一秦朝通用的规范文字 B. 郦道元一一农学家
C. 李冰一一都江堰 D. 华佗——医学家
5、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正式实施,公共场合“歪唱”国歌等侮辱国歌的行为将受到惩处。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代国歌的重要会议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
A.民族独立 B.国家统一 C.民族复兴 D.四个现代化
7、2019年1月3日,由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1月15日,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成功发芽。通过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的两大领域是
A.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 B.原子能技术和航天技术
C.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 D.航天技术和网络技术
8、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苏联
B.越南
C.印度
D.朝鲜
9、同意批示“863计划”的中国领导人是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朱镕基
D. 胡锦涛
10、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64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国家根本大法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学习历史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与推论的对应关系搭配准确的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开国大典 | 是中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标志 |
B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
C | 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是中国军队赴朝参战的根本原因 |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事件 |
A.A
B.B
C.C
D.D
12、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因为它
A.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综合国力的增强
C. 军事力量的壮大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1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工作者,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下列获得“两弹一星”勋章的一组人物是( )
A.杨利伟、钱学森 B.邓稼先、钱学森
C.翟志刚、杨利伟 D.邓稼先、袁隆平
16、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莱克星顿枪声 B. 英国议会开会
C. 攻占巴士底狱 D. 萨拉托加大街
17、从1999年至200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本地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政府财政储备增加了40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
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特别行政区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中央政府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力支持
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与此有关联的是
①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④开放大量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下列关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叙述,其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20、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刊发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请给我们“松绑”》:“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这反映了( )
A.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B.民众就业的观念转变
C.国企改革在于增强企业活力
D.肯定计划经济的作用
21、(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22、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3、《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4、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5、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6、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8、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9、_____________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上来。
30、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提出实行______ |
中共十二大(1982年) |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
充实发展 | 南方谈话(1992年)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最终确立 | 中共十四大(( )年)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 把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2、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4、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
材料二:公私合营大生第三纺织公司股权凭证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材料四: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有的地方竟然虚报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有的报上还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的哪一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根据材料三所示主要成就,说出“一五”计划中相应的基本任务。
(4)材料四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