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这一科学称谓
B.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D.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 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 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 苏联的斡旋
3、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49年《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下列对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③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莫言
B.老舍
C.杨沫
D.路遥
6、小明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绘制了如下数轴。据此推断,小明研究的主题是( )
A.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B.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风雨历程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一群一群受苦人啊呀呀呔。统统翻了身,一块一块好土地回到咱穷人手,一条一条好牲口啊呀呀呔,拴在咱圈里头,一个一个庄稼汉生产劲头高……”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9、“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歌词中描绘即将进行的战争是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越南战争
D.朝鲜内战
10、新中国成立来的70多年,也是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70多年,更是十几亿国人生活发生巨变的70多年。人们的衣食住行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反映了风俗人情的变迁。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变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穿衣彰显个性化的多姿多彩
B.饮食凭粮票购买必需生活品
C.住房从简陋平房到高楼林立
D.出行有了快捷的高铁和飞机
11、辽宁庄河流域发现的甲午沉船遗址(经远舰)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八年级某班历史课上对此展开“我国海防发展史”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的发言与史实相符的有 ①“经远舰”所属的北洋舰队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 ②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三支舰队 ④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接入列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12、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邻人”是指( )
A.印度
B.朝鲜
C.越南
D.苏联
1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 ( )
A.宪法代表着人民的意志 B.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宪法完全是由人民制定的 D.人民拥有立法权
14、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亚非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C.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哪些人物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英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17、2021年中考结束后,小轩一家去西安游玩。他们用手机APP订购了直达西安的高铁车票,还在淘宝网预订了酒店房间。到达西安后在酒店休息一下,然后租了一辆车外出游玩,同时发微信朋友圈将所见美景与家人、朋友分享。材料中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其中没有涉及的领域是( )
A.旅游
B.交通
C.住房
D.通信
18、英国给额尔金勋爵的训令要求:外交代表长驻北京,或至少英国公使有权定期访问北京,以及英国全权代表获得与北京的中方大员直接打交道的权利……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英国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0、1971年,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它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他所评论的“它”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1、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2、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明。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先民独特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上述图片可以印证古代社会的多个方面,按照示例完成下列任务。(图片可重复选择)
示例:农业发展方面,可以用图片A、图片E等印证。
任务一:经济活动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图片F等印证。(填写字母)
任务二:请另选一个方面,并以相应的图片印证。
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图片______等印证。(填写字母)
23、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4、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5、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 成就 | 杰出人物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③ ④ |
1966年11月 | ① | |
1970年4月 | ② | |
1972年 | 青蒿素提取成功 | ⑤ |
1973年 | 籼型杂交水稻 | ⑥ |
26、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伟大的领袖是________,代替行使临时宪法的文献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7、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3)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
(4)________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29、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30、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理事物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997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香港
B.1999年中国收回的固有领土:澳门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2、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3、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3—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4、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据图1,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跨过鸭绿江后,志愿军以什么样的伟大精神创造了怎样的胜利成果?
(2)结合图2,有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简述“周恩来改变了会议航向”的涵义。
(3)图3反映了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瞬间,举出发生变化的两点具体事例。同一年代,中国外交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其中一例。
(4)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目前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