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借助苏联的成功经验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 规划之际。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6年 D. 1957年
3、“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走向国际舞台
C.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某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孩子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大炼钢铁、多快好省这种场景应发生于
A. “文革”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新中国成立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5、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如图)召开了一次历史性会议,张爱萍司令员说:“现在我们这些人就是主要的组成人员了。此外还有(华东军区)三野教导师的部分同志和国民党的舰队起义人员。”这次会议标志着
A.人民海军的诞生
B.第二炮兵部队的诞生
C.人民空军的诞生
D.战略支援部队的诞生
6、袁隆平的主要科技贡献是
A.研制原子弹 、研制导弹
B.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7、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①通过《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9、对如下表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国民收入 | 92.9% | 7.l% |
工业总产值 | 100% | ﹣﹣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0、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土地改革
C. 三大改造
D. 香港回归
1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以下最能体现维护农民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A.号召人民信奉“拜上帝会”,军队取名“太平军”,提高妇女地位
B.永安分封,封农民将领为王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D.颁布《资政新篇》,主动向西方学习
12、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诗句和歌词中,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3、学校要推出主题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众号,应该入选该公众号内容的有:
①改革开放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④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70年来的中国外交,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尊严披荆斩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保驾护航。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参加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⑤中美正式建交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②①⑤④ D.④①⑤③②
15、1937年10月25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云南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更名表明国民政府( )
A.实现了东西部教育资源整合
B.对抗日战争有了新认识
C.高等教育新战略布局已完成
D.重视西南国民素养培育
16、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大三通”、共同抗议外国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国共两党高层持续良性互动、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8~2012年两岸贸易总额达5542.7亿元等。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复兴是共同愿望
C.相互交流仅限于经济领域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变为现实
17、“铁人”王进喜、“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B.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C.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D.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8、“70年前的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0年后,迎着又一个10月1日的晨曦,新长征路上的人民共和国,重整行装再出发。”材料中“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是在( )
A.和平解放北平后 B.开国大典上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19、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98年来,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20、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下列关于“中国梦”基本内涵 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世界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
23、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_____________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4、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27、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28、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举措:
(1)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_____,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深入实施“_____ ”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
(3)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中国各方面政策的实施具备雄厚的_____和精神力量。
(4)事例:
①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建设(“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②筹建和成立_____银行。
③加快_____试验区建设。
④推进人民币_____进程。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 和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中共_____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领导人是谁?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大事是什么?
(2)请你为材料一图片取个最恰当的名字。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4)根据上述材料,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2、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3、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同情和扶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材料二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1)材料一出自哪一历史人物?提出什么著名的方针?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达成这一成就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外交成就出现于什么时期?当前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