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定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松绑”“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 全行业公私合营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国企改革

    D. 农村改革

  •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它表明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 3、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历史潮流”是指

    A.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

    C.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五计划”实施

  • 4、下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5、20世纪90年代,党和国家决定开放哪一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A.上海浦东新区

    B.海南岛

    C.厦门

    D.深圳

  • 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此前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并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掀起了(  )

    A.“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C.“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沦

  •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

    A.先从城市开始

    B.先从农村开始

    C.先从国企开始

    D.先从特区开始

  • 10、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 11、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是(  )

    A.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

    D.不受马克思主义束缚的社会主义

  • 12、下列时间与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C. 1969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开始 D.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13、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1954年 B.1953年 C.1955年 D.1971年

  • 14、2018年5月18日,中国首艘001A国产航母完成为期五天的海试返回大连造船厂码头,我国海上国防力量有了重大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 15、“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定出自于(  )

    A. 第24届联合国大会

    B. 第25届联合国大会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第27届联合国大会

  • 16、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赵忠尧

  • 17、1954年,中印联合发表声明,“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材料中“这些原则”是指

    A. 不结盟原则

    B. “一边倒”原则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 18、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 19、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有( )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办私学,“有教无类” B.夏桀暴政造成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22、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 23、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 24、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 25、“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26、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 27、以下人物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堪称“中国脊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人物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雷铎  ②邱少云  ③焦裕禄  ④袁隆平  ⑤王进喜  ⑥黄继光

    (1)为保证潜伏战友的安全,烈火焚烧不动摇____________;

    (2)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____________;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

    (4)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____;

    (6)“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____。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 29、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 30、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 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请你参与下面的探究活动。

    (1)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五四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请简要叙述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什么说它们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三大里程碑?

    (2)雷锋、袁隆平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你准备怎样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33、20世纪以来,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据此,请列举新中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具体史实。

    (2)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会上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开始富起来?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完成,使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