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时代特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反映新中国历史进程最早的是:
A.周跃进
B.张纪宪
C.李援朝
D.马文革
3、下列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 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C. 为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 美国此后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政策
4、“它尖锐地指出,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5、美国记者鲍大可先生这样评论到:“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世界听到了最权威的声音来自中国。这次会议是
A.中印缅会晤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26届联大
6、发生于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保家卫国之战。关于这一战争的相关描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国产“解放”牌汽车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的主要运输工具
B.某人民公社社员集会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C.在面临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之际,全国人民节衣缩食,纷纷募捐支援抗美援朝前线
D.志愿军士兵的家书写道家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7、“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全球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不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宗旨的是
A.合作共赢 B.共同繁荣 C.中国优先 D.互利共赢
8、“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是( )
A. 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B. 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C. 艰苦创业,为中国的石油开采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D. 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9、神舟九号飞船牵引国际社会目光,聚焦着中国最新航天成就。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0、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11、“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应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12、2020年的抗疫斗争中人们亲切地把医务人员称为“最美逆行者”。“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人,应称之为
A.建设社会主义模范
B.国防战线的标兵
C.共和国的钢铁卫士
D.科技战线的楷模
13、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标志是
A. 中日建交 B. 中美建交 C. 尼克松访华 D. 乒乓外交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四十年,巨变中华绽喜颜。下海潜深‘冰气’采,上天探月‘北斗’悬。曼桥高铁添奇丽,航母歼机展尊严。民富国强新时代,和谐人类献诗篇!”如果让你补充完整这首诗歌,前面四个空格填 最合适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改革开放
1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圆了许多人“安居梦”。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从严治党
17、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次大会”是指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1980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一国两制的推行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9、下列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纲领有
①《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0、最早提出“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是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2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开始:1978年,安徽______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拓展:配套行政改革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实行政社分设,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____;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____、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2、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3、重要历史人物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曾指挥百团大战,又领导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人______。
24、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5、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________
26、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20世纪60年代,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_______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铁人”是“_____________”
28、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9、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30、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31、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回答:
(1)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哪一措施?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该措施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任举一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哪对三个行业进行变革?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本次变革的意义是什么?
3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2)请你举出在这次战争中涌现的两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3)我们中学生要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4)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4、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周恩来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 1956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建交国家数 | 25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材料四 (1972年)二月二十八日,双方在上海正式签订并发表A。A的发表,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两国从长期尖锐对立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为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材料五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周恩来促成“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A”指的是哪一文件?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重要里程的理解。
(5)材料五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请列举一个在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会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