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包产到户。
C.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下列事件最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3、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
A. 香港问题
B. 台湾问题
C. 核武器问题
D. 社会制度问题
4、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天安门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其中“28响”的寓意是
A. 代表国民党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B. 没有什么寓意
C. 代表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28年
D. 28这个数字比较吉祥
5、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为了保证政权的平稳交接和澳门的持续繁荣,回归后的澳门设立了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生活方式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主权归属不同
6、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时代,“新时代”指的是
A. 中美两国从此不再对立
B. 中美结成同涩关系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特点是( )
A. 不称霸 B. 不结盟 C. 全方位 D. 独立自主
8、2019年4月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第六批共10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启程归国。迄今,共有5”位烈士遗骸从韩回归祖国。69年前这场战争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齐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放不下,六尺锅子放半个。”与歌谣中的荒诞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12年以来,中共中央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这体现了党中央( )
A.注重增进民生福祉
B.推动经济科学发展
C.推行全面从严治党
D.提出了新发展理念
11、电视剧《焦裕禄》摄制组将赴实地拍摄,那么他们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
A.黑龙江大庆油田
B.新疆罗布泊
C.西藏阿里地区
D.河南兰考县
12、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对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它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某地有这样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此对联最早应该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1世纪初
14、1949年10月3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第4版刊登消息称:“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该报道反映的是
A.第一届政协的召开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15、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会见巴西总统若昂·菲格雷多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 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16、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确立《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代国歌的重要会议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共八大
17、“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江青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遭到“四人帮”镇压
C.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D.“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疯狂打击迫害老干部、科学家
18、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中共“十三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中共“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共“十六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1980后,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一国两制的推行
D.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0、太仓县从1952年成立血防站开始,全县上下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采取“灭、防、管、治”等综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送瘟神”运动。1976年,太仓县血吸虫病达到基本消灭的标准,控制了流行。由材料可知太仓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正值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D.文革内乱迎来终结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的标志是________。
23、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25、“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7、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8、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3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2、习近平在2012年11月提出了中国梦,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是指哪两个一百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哪些重大举措?至少列举三项
3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如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