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四大
3、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4、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越南 B.南斯拉夫 C.苏联 D.朝鲜
5、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 十月革命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6、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杨利伟
7、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 |||||||
农林 | 轻工业 | 重工业 | 运输邮电 | 贸易物储 | 文教卫生 | 城市公用 | 其他 |
水利 | |||||||
7.6 | 6.52 | 51.68 | 19.2 | 3 | 7.2 | 3.7 | 1.1 |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手工业
8、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 就业制度
B.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 医疗保险制度
D. 再就业制度
9、提出“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国家领导人是(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0、1951年西藏解放的方式是
A. 和平解放
B. 武力解决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11、新发展理念包括
A. 创新 发展 绿色 开放 共享 B.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C.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自主 D. 创新 自主 绿色 开放 共享
12、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尼克松访华
C.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D.中美正式建交
13、下图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横跨长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 下列事件中与该桥修建密切相关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文革”十年
D.“中国梦”提出
1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澳门回归
D.改革开放
15、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则通知说:“(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这则通知应该发布于
A.国民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中期
D.重庆谈判前后
16、历史图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由此判断,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C.优先发展文化教育
D.优先发展农业
1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即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到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髙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互助合作逐步推进 B.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C.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D.农民获得真正解放
18、“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下表是1957年我国钢煤电生产的统计表,表中数据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是( )
项目 | 钢产量 | 煤产量 | 发电量 |
比1952年增长 | 296% | 96% | 166% |
比1949年增长 | 33.9倍 | 4倍 | 4.5倍 |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 | 5.8倍 | 2.1倍 | 5.2倍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3、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4、(1)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新宪法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_______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
(2)下图中的农业科学家_______成功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为了振兴科技和发展教育,我国先后实施了“_______计划”和_______战略。
25、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
26、“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7、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8、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29、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2、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
33、在学习完八下第二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哪个时期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分别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与“宪法保障”有关的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