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奋斗目标”指的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②全面建成小康生活
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
议上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A.平反冤案 B.城市建设 C.国防建设 D.经济建设
3、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工作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可
B.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C.中国忙于巩固政权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D.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4、如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1972年“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
C.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都明确了经济建设的任务
6、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要求其他部门“停车让路,让钢铁元帅升帐”,提出“全力保证实现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7、习近平曾填词一首歌颂一个人物,“……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他歌颂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周恩来
D.焦裕禄
8、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战斗英雄是
A.杨根思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了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 B.
C. D.
10、导致下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
A.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当时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C. “八字方针”的盲目指导
D. “九一三事件”的推动
11、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分析材料,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有
①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增长 ③生活水平提高 ④收入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3、柳宗元语:“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处的“文皇”应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4、针对台湾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我国人民空军出动“战神”轰-6K等多架战机绕岛飞行,用战机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这表明我国( )
A.放弃了“和平统一”的手段
B.放弃“一国两制”政策
C.维护“一个中国”的坚定决心
D.确立武力收复台湾政策
15、下列科学家与其典型科研成就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学森──导弹
B. 邓稼先──火箭
C. 袁隆平──杂交水稻
D. 屠呦呦青──蒿索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大幅提高
④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确的是
A.共同繁荣发展
B.共同团结奋斗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互助互爱互相尊重
18、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包括
A.互不干涉内政
B.平等互惠
C.和平共处
D.缔结同盟
20、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拨乱反正取得成效
21、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3、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4、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7、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9、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3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31、请简答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32、“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3、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
3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域 | 时间 | 成就 | 代表人物及荣誉称号 | 作用 |
原子能 | 1964年 | ① | 邓稼先:两弹元勋 |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生物 技术 | 20世纪70年代 | 籼型杂交水稻 | ②:杂交水稻之父 | 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做出贡献 |
③ |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
材料二:
(1)表格①处的成就是________;②处的人物是_______;③处的成就是________。)
(2)材料二中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在哪一领域的成就?图一中的成就,表明了我国是第几个掌握载人航天这一领域技术的国家?图二中实现了太空行走的人物是谁?我们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