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重庆铜梁县某纪念馆内,小亮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诗歌,“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请问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2、下列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B.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采取自愿互利原则
D. 1956年全国所有农户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在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中讲到:“1978年,一篇刊登在《光明日报》头版上的文章,如同一声雷,在全国掀起了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次讨论”是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讨论
B.实行改革开放的讨论
C.“两个凡是”的讨论
D.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4、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5、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B.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
6、为如图资源包命名,最恰当的是
A.经济特区
B.民族大团结
C.西藏民主改革
D.一国两制
7、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类别 | 1978年 | 2017年 |
全区生产总值(亿元) | 73.23 | 3453.93 |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55.26 | 29472 |
全区粮食产量(万吨) | 116.98 | 368.2 |
A.我国各少数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B.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C.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D.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9、某校学生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图片不适合采用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0、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开展土地革命 B.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 加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 D. 建立乡镇企业
11、下列哪些科研成果极大地加强了我国国防建设 ( )
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②1966年我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③“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④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⑤“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实验成功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2、我国向来注重海军的建设。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上海浦东开发区
D. 海南岛经济特区
14、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 ,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按照世纪来划分,1840年可称为
A.公元前18世纪中期
B.公元19世纪中期
C.公元前19世纪中期
D.公元18世纪中期
1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孔繁森
16、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7、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面这些人物属于
A.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8、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建立经济特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社会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0、《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晚清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1、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22、榜样人物是时代的先锋,学习的楷模。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战斗英雄是________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要看着把沙丘治好”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3、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4、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5、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26、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_______。
2.中心议题:讨论_________的问题。
3.内容:
(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_________。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的作用。
(3)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新中国的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国旗,以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5)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____________纪念碑。
4.作用: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
28、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29、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30、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1、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
32、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3、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是实现国家高强和人民幸福的前提与基础。1949年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立起来”的准确含义?
(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根据中共八大的工作布署,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制胜法宝和关键一招。做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中共会议是什么?会议还做出了哪一重大决策?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50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0 | 77 | 355 | 0 | 4 | 0 | 7 |
材料二 1953年,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农产品开始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了。当时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了实行这一事件,中央颁布了一个法律文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