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内容与雅尔塔会议有关的是 ( )
A.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C.成立联合国
D.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2、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会议是中共(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上述引文体现了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美国,并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1955年冲破阻力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这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王淦昌
B. 翟志刚
C. 王进喜
D. 钱学森
5、在学习建国后中美关系时,李华同学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如图),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A.抗美援朝 B.乒乓外交 C.总统访华 D.中美建交
6、中共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向题
B.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C.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
D.就业质量与收入水平的问题
7、目前我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还有一个是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自治区 C.云南自治区 D.贵州自治区
8、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赶超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实施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一带一路”的建设 D.两岸“三通”的实现
9、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C.2001年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10、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上述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开国大典
11、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发建设成功,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这一局面出现于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重点是
A.经济制度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13、某班黑板报上出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关键词,可以推断这期板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新型民族关系 D.民族地区的发展
14、以下党的决策受到“左”的思想影响的是
A.1950年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
B.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的决定
C.1960年做出开发大庆油田的决定
D.1966年毛泽东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15、牢记历史,吸取经验教训,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要认清基本国情
③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下滑,1984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商场有了资金和经营权,焕发了新的活力。与该商场股份制改革直接相关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乡镇企业在全国异军突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17、下列选项中,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 )
A.实行包产到户
B.实行人民公社化
C.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发展乡镇企业
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选项、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二大” 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D.中共“十九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19、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之后
C.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之后
D.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之后
20、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洪秀柱致辞时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主题、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B.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C.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22、“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3、割让香港给英国的条约是( )。
24、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8、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9、到 _______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的___________ 变为____________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 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_____________ 阶段。改造中的创举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31、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哪两个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累了成功经验?
(2)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屈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国防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有陆军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哪两个大的军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什么?
(3)在外交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成就显著,请写出两例。
(4)在文化、科技上,更是成果丰硕。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5)在中国现代史上,工业从无到有、国防的现代化、“两弹一星”的成功、航天工程的成就,”“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请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我们中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看,我们应有哪些自信?(写一个)
3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
(1)根据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2)建国之初的土地改革,是依据哪部法律文件进行的?
(3)这次土地改革确立的土地所有制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
(4)依据材料二说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