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深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最早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 2、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 3、“一国两制”最重要意义是为我国

    A.奠定了文化基础

    B.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

    C.指明了国防现代化方向

    D.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 4、学习历史要分清史实和史观。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讲话

    C.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 5、深圳市生产总值自从1978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其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优越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浦东新区的带动

  • 6、下列是某校为举办“中国共产党早期奋斗历程”主题班会,请你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它们排序

    ①井冈会师创新路

    ②南湖游船开天地

    ③八一枪声建军队

    ④遵义会议扭乾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 7、《人民日报》记者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到:“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 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代表们” 参加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二大

  •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9、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这突出表明

    A.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B.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C.社会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D.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变化的是

    A.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C.人们凭粮票到市场上购买大米

    D.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聊天交友

  • 11、十九大的中题是:不忘初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继续前进

    B.牢记使命

    C.方得始终

    D.砥砺前行

  • 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下哪个选项不正确(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改革开放 D.全面从严治党

  • 13、既指挥八路军指挥作战打击日寇,又率志愿军抗美援朝打击美国嚣张气焰的元帅是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周恩来 D. 彭德怀

  • 14、下图宣传画所示内容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5、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6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拥有了土地的经营权

    C.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民加入了人民公社

  • 16、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适应土地改革

    B.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C.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 17、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l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 18、下列人物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B.

    C.

    D.

  • 19、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A.香港澳门回归

    B.西藏和平解放

    C.举行开国大典

    D.西藏民主改革

  • 20、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 2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 23、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 24、_____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 2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__

     

  •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方针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 27、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________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________、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________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_______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影响: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28、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 )

  •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 30、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得追求。八年二班同学就海峡两岸的交往整理笔记时,提出了如下问题

    (1)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台湾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2)请你列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两例

    (3)“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

    (4)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对台方针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6)通过上述探究,谈一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 32、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

    材料二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1984年,35岁的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做厂长,欢迎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工人)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

    (2)为解决材料二中当时这一企业的共性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中心环节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