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九年义务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 2、“公民大会的决议通常冠以‘议会和人民的决定’或‘人民决定’之名。”“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大会上的演说和辩论,然后再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这反应了雅典政治的

    A.权利制衡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民主原则

  • 3、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看完《物种起源》后,马上给作者写信说:“如果是必须的话,我准备接受火刑,也要支持你的理论。”该“作者”是( )

    A. 达尔文 B. 牛顿 C. 法拉第 D. 爱因斯坦

  •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对应的推论表述错误的是史实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B

    三角贸易

    使美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

    C

    环境污染

    是工业化带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D

    托尔斯泰

    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A.A B.B C.C D.D

  • 5、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 6、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

    C.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D欧洲革命运动处于低潮

     

  • 7、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本来只能用于男性的词语描述的对象,现在出现了中性的对等词,例如“housewife”(家庭主妇)变为“house manager”(家庭总管),这说明( )

    A.男女地位已实现平等 B.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C.妇女得到了完全解放 D.社会对妇女持有偏见

  • 8、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最有可能与它相关的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孝文帝改革

  • 9、当你漫步罗浮官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

    A. 古巴比伦

    B. 古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印度

  • 10、伦教1800年有近100万人,1851年达到26万人;吧黎180年有近5万人,181年猛增到100万人:1800年维也納约25万人,柏林约I7万人,到1850年,维也纳超过4万,柏林增长到42万人。这表明

    A. 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 城市人口缺乏控制

    C. 世界各国人口流向欧洲

    D. 城市交通和环境恶化

  • 11、“直到开了遵义会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是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 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中共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12、“红卫兵,决心强,灭资兴无当闯将,彻底摧毁旧世界,共产主义放光芒。”这首歌谣 最有可能流行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运动中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13、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克利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A. 农耕文明发达

    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 对外交流频繁

    D.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14、对下图历史发展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灿烂的史前文明

    B.混乱的东周政局

    C.诡谲的秦史兴衰

    D.辉煌的秦汉帝国

  • 15、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地区与文化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古埃及——金字塔 B.阿拉伯——创造“阿拉伯数字”

    C.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古印度——佛教

  • 16、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管辖。他设立的地方官职有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 17、近代以来许多新的科技发明改变了社会,使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飞行员一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一飞行员一汽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

    C.网络管理员一汽车司机一火车司机一飞行员

    D.火车司机一飞行员一网络管理员一汽车司机

  • 18、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以下宣传图片共同反映的信息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国际地位

    C.工业化开始起步

    D.“以阶级斗争”为纲

  • 19、“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

    C.文艺复兴

    D.明治维新

  • 20、《人民日报》反映时代风潮。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重复出现两百余次,1979年其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由此可见(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经济特区设立成为热潮

    C.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D.对外开放助推思想转变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1)伟大的思想家 创办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彰显了教育公平理念。

    (2)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整理了从战国到五代、前后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3)乐晋时期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是盛唐转衰时期的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称作“诗史”。

  • 22、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 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B.18世纪49年代《南京条约》割占中国的领土

     

  • 24、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 25、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A.鸦片战争 B.新中国的成立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 26、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

  • 27、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 28、______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这是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 29、   挺进大别山标志着我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 30、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 ),孙传芳和(   )。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国举行各类纪念活动。回答问题。

    (1)列举三个体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实例。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对比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概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请从时代主题的角度分析各国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意义。

     

  • 32、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并归纳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3、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分赃会议形成了什么新秩序?这一秩序的形成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请列举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损害中国权益的文件。

    (2)二战后初期,美国针对苏联推行了冷战政策,使国际形势趋于紧张。请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二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两极格局崩溃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什么趋势发展?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罗斯福)向国会递交并获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截止到1941年,耗资140亿美无,修建了106.8万千米新道路、7.7万座新桥、850个机场。

    ——《国家拐点·罗斯福:复活美国》

    材料二  1980年,苏联的财政赤字为200亿卢布,1986年至1988年平均赤字为430亿~440亿卢布,1989年为1200亿卢布,1990年为5500亿卢布。在1200多种基本消费品中,95%以上的商品供应经常短缺,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买卖,几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实行凭票供应商品的制度。1989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占总人口14%,1990年为34%。

    ——《国家拐点·戈尔巴乔夫:断送苏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导致材料二所述情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请简要说说《国家拐点》一书中“复活美国”与“断送苏联”的含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