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英国人这样说道:“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这是( )
A. 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B. 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C.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D. 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2、我国现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而英法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始于
A.1870年以后
B.1970年以后
C.1860年以后
D.1960年以后
3、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B.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4、西欧有股思潮认为人性应提到中心的位置,不要以神为中心,人活着不要克制私欲已达到死后升入天堂的目的,而是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股思潮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科学的革命 D. 启蒙思想
5、《梁孝王世家》中记载:“孝王……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废分封,行郡县
C. 实行“推恩令” D. 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
6、下列简笔画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7、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居领域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拥挤、提供基本服务的经费不足、缺少适当的住房、安全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每况愈下。这方面,扬州的城市建设获得了联合国的
A、最佳生态城市奖 B、最佳拥军爱民奖
C、最佳卫生城市奖 D、最佳人居奖
8、美苏争霸过程中,苏联处于优势的是在20世纪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9、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的( )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近代教育 D.生产技术
10、下表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危机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A. 首先爆发于美国
B. 范围特别广
C. 持续时间特别长
D. 破坏性特别大
11、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下面能佐证古代中外交流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岳飞抗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使欧洲人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东方国家的是
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 麦哲伦船队的全球航行
C.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
D. 大西洋沿岸经济的没落
13、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内容所代表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泛舟南湖,开天辟地”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文修武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15、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一战后初期再次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条约》
16、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改革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A.国际政治格局曲折发展
B.共产主义运动欣欣向荣
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17、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A. 提出“仁”的学说,重视“礼” B. 主张礼法结合,隆礼而重法
C. 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 D. 主张全面加强君权,实行“法治”
18、对比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程,不同之处体现在( )
A.都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的
B.都是以军部为核心建立起来
C.都促使了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D.都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19、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是
A.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唐藩联姻
D.金瓶掣签
20、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与该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 明治维新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21、宋代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______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 背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____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____的趋势加强 |
★表现 |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 |
阻碍因素 |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 |
世界贸易组织 | 建立 | ____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
背景 | 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 |
职能 | 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____、解决贸易争端等 | |
★作用 | 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3、一战后,为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分别召开了_______会议和_________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2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5、内战爆发:
过程:
(1)内战爆发:_______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________”。
(2)战争初期形势:战争初期,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致使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3)转折:
①措施:1862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通过了《_________》,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颁布了《______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②作用:这两个法令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结束:__________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_______________。不久,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26、周恩来曾这样解读中日关系——“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内容!
中日关系 | 时间 | 历史史实 | 影响 |
两千年友好 | 唐朝初年 | 遣唐使 | 引发了一场改变日本社会性质 的变革——(1) |
唐玄宗在位时期 | (2) | 传播了唐朝文化,加强了中日友好交流 | |
五十年对立 | 1894——1895年 | (3)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4) | 全面侵华战争 |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而引发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
27、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953年,________上台,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________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发动________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________;取消农产品的________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________体制,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8、1929 -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 )
29、1895年,《________》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构想的提出,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0、根据提示填写下面内容
(1)在华盛顿会议中,中国恢复主权的地方: 。
(2)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家组织,有“经济上的联合国”之称的组织是: 。
(3)日本进行“欧化”的改革是: 。
(4)美国为称霸世界而推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 。
(5)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革命政党是: 。
31、简答题: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请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32、14~16世纪的欧洲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指的是哪两个事件。
33、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近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请举出近代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及代表人物。
34、 (探索篇)材料一: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材料一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两次严重失误是什么?
(浩劫篇)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文化大革命”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我们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任意写出两点)
(改革篇)材料三: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1978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以后,该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材料四中“我省的某村”指何地?
(5)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再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五:“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6)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
(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材料六:四月的海南,花正红,树正绿,风自海上来,改革春意浓。2018年4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省办经济特区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8)2018年是海南创办经济特区多少周年?
材料七: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9)材料七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党和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一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