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A. 武力解决
B. 调整“三不”政策
C. 八项主张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位学者曾对某种理论感叹道“谁还能继续相信自然界中有一种和谐的秩序?它岂不只是不同物种不断斗争的战场!在这战场上,一切都在不断运动,善和恶的范畴已经没有意义,唯一的标准只是生存和前进……”这种理论是( )
A.进化论
B.经典力学
C.相对论
D.万有引力
3、泰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习懦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淸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
A. 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 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C. 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 维护其政权的长治久安
4、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作战方案示意图,该作战方案名称或代号是
A.“施里芬计划” B.“白色方案”
C.“巴巴罗萨计划” D.“霸王计划”
5、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世界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1/3 |
外贸缩减 | 70% | 69.1% | 50% | 48% | 50% | 2/3 |
失业人数 | 1700万 | 600万 | 近300万 | 85万 | 300万 | 3000万 |
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
6、如果把“议会对王权的胜利”“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世界开始走向汇合 B.新政治体制的创立
C.民族复兴新的道路 D.思想解放的浪潮
7、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一一《本草纲目》 B.顾恺之——《兰亭集序》
C.李白-《全唐诗》 D.牛品一活字印刷术
8、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幕府统治
D.闭关锁国
9、 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A.参加中共一大,见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C.参加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D.实行改革开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0、肯尼迪说:“通过援外这种方法,美国保持着对全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地位。”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策略是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11、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出现在(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12、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是前人思想的总结
B. 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
C. 是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D. 是阶级社会各政党的世界现和指导思想
13、某朝代出现“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材料主要表明( )
A. 科举制度 B. 商业繁荣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1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 合理地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B. 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D. 实现了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15、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
清朝年号 | 年代 | 人均耕地数(亩) |
康熙二十年 | 1673 | 27.92 |
乾隆十八年 | 1753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 3.56 |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16、习近平主席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巴黎公社的尝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完全成功的实践。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则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百日维新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18、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
A.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B. 航天技术的发展
C. 生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D. 原子能的广泛应用
19、为了彻底杜绝“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最终……从制度上将其彻底废弃,“宰相制度”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一事件出现在( )
A.明·洪武朝
B.明·崇祯朝
C.清·雍正朝
D.清·乾隆朝
20、2019年香港出现“反华暴乱”事件持续几个月,香港作为中国的固有领土,在近代历史上的哪一事件,为之后的上百年香港带来诸多问题?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21、受历史、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_________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_________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________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2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
(1)原因: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为了调整________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矛盾。
(3)时间、与会国、主导会议国家:由美国倡议,________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________国。
(4)结果: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________》等条约。
①针对国:《九国公约》针对的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②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________原则
③实质:但是公约所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________权、关税自主和________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④影响:《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________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________中国的局面
2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根据地。
24、世界人口日: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25、隋唐时期发明改进的水利灌溉工具__________以及农田耕作工具__________,都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6、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7、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___、西亚和___________的国际新秩序。
28、从分散隔绝到联系紧密,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
⑴促成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真正进入了航空时代.
⑶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29、印度民族大起义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______公司的统治权,改为直接统治,直接统治还可以在殖民地________。
30、(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莫斯科
B.二战重要转折性战役发生地点:斯大林格勒
(2)据图指出:德国东侵苏联的进攻路线有什么特点?
31、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经历了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回答:
(1)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的出现?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事件是什么?
(3)社会主义从理想变现实的事件是什么?此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请回答: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
(2)其中市民为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发生在哪座城市?
(3)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何意义?
33、土地改革前后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947年3月,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后来,这一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面对美国实行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终形成战后两极格局。从此,开始了美苏长期的争霸斗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战后和平制度”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
(2)为确立“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请说出1921——1922年召开了什么国际会议?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4)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