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在各领域进行了改革,其中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 奴隶制民主政治
B. 种姓制度
C. 城市自治机构
D. 中央集权制度
2、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口口口口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厖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口口口口填写
A. 长征开始
B. 遵义会议
C. 渡过湘江
D. 三军会师
3、在一战的冲击下,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领导者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4、“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提出“三民主义”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组建兴中会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 )
①欧洲的联合 ②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④联合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战国
B.汉朝
C.北宋
D.明朝
7、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8、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新中国成立
C. 1954年宪法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9、“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竟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苏联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1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 环保 B. 反恐 C. 和平 D. 发展
11、18世纪—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独立战争、俄国 1861 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 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 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 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 英国殖民统治、农奴制、幕府统治
12、“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美国的《1787年宪法》 D. 法国的《人权宣言》
13、苏联和东欧发生剧变过程中,民族矛盾激化的有 ( )
①波兰 ②捷克斯洛伐克 ③匈牙利 ④苏联 ⑤罗马尼亚 ⑥南斯拉夫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4、“发生在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段社会和文化的改革时期。“文艺复兴”意味着继承、复兴、更生和再生。”有关文艺复兴实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公开抨击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1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16、“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17、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 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 德国海外殖民地交战胜国“委任统治”
D. 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8、“紫荆怒放映中华 ,莲花添彩耀神州”,港澳均已回归祖国,下列属于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
A.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祖国统一是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 方针的提出
D.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19、在南斯拉夫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可是在1955年,赫鲁晓夫则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 )
A.赫鲁晓夫希望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B.苏联认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
C.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
D.苏联采取缓和策略扭转冷战的被动局面
20、“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下列哪部文献( )
A.《革命军》 B.《警世钟》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22、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随着____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
20世纪90 年代以来 | (1)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 (2)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 | |
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 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____。计算机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____。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2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根据地。
24、联合国与国际安全: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________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________、英国、美国5个________和10个________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________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5、________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________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6、爵士乐于___________世纪末___________世纪初在___________国南部发展起来。
27、填空题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成立于1945年,以维持国际和平友好、促进国际合作为主要宗旨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
(2)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有自己单一货币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3)英文缩写为“APEC”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后,美、______、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之后各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______的抗议,引发______危机。
29、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0、历史上重大战役(战争)常常是国家命运的转折。
(1)__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______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______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1、了解一下目前石油价格,你认为影响油价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32、某中学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采访等,得出结论:政策的调整对农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
分析对比: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6)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____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9)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33、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处于几乎断绝的地步。1947年底,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战略物资禁运的措施……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A为保证西方阵营内部的团结……(美国不再压制德国和日本),反而帮助联邦德国恢复和发展经济。……使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顺利地融入所谓的西方自由世界……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的内部协调为整合世界开辟了道路。……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诞生了)……欧洲一体化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与发展起来……(上述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
材料三 摆脱了冷战羁绊的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急速前进,……世界的整体性发展和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建立合作型的互动关系无疑是最有利于参与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新竞争……
——孙建杭《经济全球化和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材料一中“东西方经济联系几乎断绝”的起点是哪一事件?针对以该事件为起点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采取了何种措施?依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几乎断绝”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美国使联邦德国和日本出现材料二A中这些变化的措施。
(3)材料二B中“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哪一组织的前身?写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材料二B认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与“欧洲一体化”有什么共同作用?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哪一事件使世界“摆脱了冷战羁绊”?“世界的多元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大国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