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小林在参观博物馆后整理的资料,梳理了隋唐至清朝期间广东九位状元的情况。以下对这些状元解读准确的是
A.要定期向中央进纳贡物 B.代表朝廷监视豪强地主
C.凭借门第关系进入仕途 D.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2、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宪章运动
3、毛泽东认为“1922年美国召集的……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里的公约指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凡尔赛条约》
D.《九国公约》
4、前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论全球化时谈到:“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下列选项中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
B.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
C.不同文明和价值观互相融合
D.倡导降低关税,反对贸易保护
5、与方框内所给的提示内容相吻合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6、斯大林说:“在一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下列会议中,与这种“和平制度”建立有关的是
A.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7、小红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做了以下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法西斯逆流在欧洲、亚洲泛滥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D.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8、哪一事件发生后,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德国分裂
9、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轻、重要按比例协调发展
②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③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④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他们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由此可见,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领土扩张的需要
C. 东方产品的需求
D.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11、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是
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日关系正常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12、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A.进士科的创立 B.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C.殿试制度出现 D.八股文的诞生
1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A. 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
B. 工业化基本实现
C. 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D. 苏联新宪法颁布
14、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中写的国名应是
A.沙皇俄国 B.俄罗斯
C.苏维埃俄国 D.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15、1924年1月孙中山写到:“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为此孙中山所采取的举措是( )
A. 创建了同盟会 B. 领导辛交革命 C. 进行国共合作 D. 进行国内战争
16、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
A.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 维护奴隶的利益
C. 表示人人平等
D. 代表公平正义
1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 这次新政的目的是对付经济危机
C. 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
D. 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8、下图反映美国历史上某一阶段失业率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一战”影响,1929—1933年失业率增长
B. 失业率增长,导致美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C. 1933年后失业率下降,原因是国家干预的影响
D. 美国开始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使馆馆员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刚刚开始.”他说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冷战
D. 朝鲜战争
20、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解放东北全境
B.消灭国民党主力
C.推翻国民党政权
D.建立新中国
21、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22、五六千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族。这之后,黄河流域的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23、随着受____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_______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________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24、冷战的表现:经济上: —— 。
25、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修建了________,它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26、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毅然回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道路。
27、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8、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29、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30、德国法西斯专政形成——希特勒上台:_____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_____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_____,世界大战的_____策源地形成。
31、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2、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3、请写出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请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3)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在元末明初时,人们把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称为什么?又是谁对这种侵略行径进行了正义而坚决的反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