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美国和西欧六国《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据此指出西欧六国经济迅猛增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 |||||
1952年 | 1967年 | 1975年 | 1983年 | 1991年 | 1999年 | |
西欧六国 | 1215855 | 2433880 | 3213870 | 3836859 | 4672299 | 5403597 |
美国 | 1625245 | 2847549 | 3516825 | 4433129 | 5775948 | 7651223 |
A. 加强了两极格局 B. 推进了一体化进程 C. 促进了多极化趋势 D. 强化了雅尔塔体系
2、1943年3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由此可见( )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战胜利的旗帜
D.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
4、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 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应是( )
A. 秦汉 B. 魏晋 C. 宋元 D. 明清
5、全国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大仗。其中武汉会战
A. 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国民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 是自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C. 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灭,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D. 对盟国的抗日斗争是很大的鼓舞
6、九十年前五四运动爆发,其直接目的是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 促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7、当俄国工农大众迫切需要解决土地、面包、和平和自由时,临时政府的执政虽然使得俄国社会有了充分的政治自由,但对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三件事情却解决得不好。这促使俄国( )
A.爆发二月革命
B.革命性质发生转变
C.加入协约国作战
D.颁布了新经济政策
8、罗斯福新政的“新”是指
A.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控制
B.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政府对就业的指导
9、中世纪后期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里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
A. 亲自耕种土地 B. 开设手工工场 C. 建立租地农场 D. 建立庄园经济
10、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下表是世博会部分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
2000年 |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
2005年 |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
2010年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2015年 |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
A.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B.科技进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
C.全球范围内利益冲突严重加剧
D.当今世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11、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2、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动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投降。该“战场”属于( )
A.欧洲西线战场
B.北非战场
C.欧洲东线战场
D.太平洋战场
1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A.都江堰 B.赵州桥
C.大运河 D.故宫
14、1943年,战争形势出现决定性转折,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纷纷表态支持反法西斯战争,这个转折是指( )
A. 德国偷袭苏联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1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提升
C.中国军事实力大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
16、1949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这次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穿西装打领带的热潮,这源于
A.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C.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18、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
A. 赢得总统竞选 B. 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 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 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19、2 0 0 9 年 3 月 2 3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帮助银行业剥离不良资产的详细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投资者, 2 3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涨幅均超过 6 . 5 % 。该内容反映出 7 0多年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
A. 刺激工业生产 B. 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C.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20、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这一演说
A. 标志着冷战开始 B. 意味着华约建立 C. 终结了越南战争 D. 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21、冷战开始的标志: 。
22、1936年,日本 _____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______策源地形成。
23、唐朝实行______民族政策,实行______对外政策。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和刑狱。雍正帝设立中枢机构____,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5、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背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________对印度的过渡压榨,激化了印度人民和英国殖民者的矛盾
②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民不聊生
26、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7、由李宗仁指挥的 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28、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象征和灵魂。
(1)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2)春秋时期思想家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对立面,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秦朝为巩固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9、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戊戌变法期间,中国出现近代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 》。
30、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1、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为世界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弱国无外交。
(1)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请写出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
(2)中国哪项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
(3)二战后期的哪次会议,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却是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
32、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33、举出古希腊两个最著名的城邦的名称。
34、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请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哪一文明古国
(2)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为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