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明治维新领导人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下列体现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近代化军队
C.大力发展教育 D.发展近代工业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 )
A. 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 B. 章西女王是印度的民族英雄
C. 玻利瓦尔领导南美独立战争 D. 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4、国民党爱国人士柳亚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这里指马克思主义)。”诗中“中山卡尔双源合”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北伐战争开始 C. 黄埔军校创办 D. 国民党一大召开
5、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有错误的是:①书桌上有写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条幅②墙上挂有《宋、金对峙形势图》③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三国演义》一本④书桌上有几张纸币—交子(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1300多年初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它最早诞生于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7、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的人物与著作(成就)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华佗“五禽戏”
C.祖冲之《大明历》 D.李时珍《本草纲目》
8、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百度百科之生态文明建设。如果再加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邓小平理论
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 多极化格局形成 D. 欧盟迅速崛起
10、学习历史要抓住关键词,根据“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推断出的战役是 (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柏林战役 D、莫斯科战役
11、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甘地及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
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2016年6月,欧洲杯在法国举行。为保证欧洲杯的顺利进行,德国在德法边境加强了安保。但在一百年前,德法之间爆发了一次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的惨烈战役。这次战役是
A. 柏林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萨拉托加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14、下图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其中,与乙处所示情况出现的原因相关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设立太学
③推行科举制度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强化八股取士
A. ①②
B. ④⑤
C. ①④
D. ②④
15、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毁损严重,引起人们的关注。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14世纪曾开启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后来又举行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 )的影响比较大
A. 社会经济 B. 政治制度 C. 文化与生活 D. 战争与和平
16、列宁曾经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俄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的“改良主义方法”是指1921年实施的( )
A. 工业化政策 B. 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为此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推动下
A. 进行洋务运动
B. 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
C. 尝试建立民主共和制
D. 宣传民主科学
18、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苏联中的某些国家。这一材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B. 美国无力推行霸权主义
C. 美、日、欧盟、俄、中的五极格局
D.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9、戈尔巴乔夫在“人类改变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人类”的讲座上表示:单纯地把苏联解体归罪于他,是“不负责任”。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美苏对峙
20、有学者对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统计,仅 1901 年至 1910 年间,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 7 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 4 种,波兰亡国史 3 种。编译者们旨在( )
A.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B.激发国民学史热情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加强亡国历史宣传
21、联合国与国际安全: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________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________、英国、美国5个________和10个________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________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2、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________、波兰等;亚洲的________、朝鲜、________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3、请依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国际组织名称。
(1)72年前成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 。
(2)2014年11月,北京成功承办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会议,这是我国继2001年之后第二次成功承办此类国际会议。
(3)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军事政治同盟是 ;推动贸易发展的全球性经济组织是 。
24、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______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_的进程。
25、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
B.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C.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26、填空: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_________问世。此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迅速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展开。除此之外还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不断取得进展。
27、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_____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_____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接着,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植建立_____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
28、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9、1919年________的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56年,_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的________运动,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31、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交通建设的两项成就。
(3)简要说明三大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在关联。
3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结束,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多极化在加速发展,请说说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33、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是效仿哪国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柳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界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起来。
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② | 法国大革命 |
代表人物 | 克伦威尔 | ③ | 罗伯斯底尔 |
文献 | 《权利法案》 |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 ④ |
政体 | ① | 总统制共和制 | 民主共和制 |
材料三:
材料四: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2)阅读材料二的表格,结合所学,分别写出表格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内容。
(3)为材料三图1,图2提供动力的机器分别是什么?以上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四中网络计算机的发明源自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起源于哪一个国家?“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