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六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一位威尼斯商人慕名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莎士比亚,探讨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还欣赏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请指出这段话中有几处错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 2、隋唐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最准确的应概括为(   )

    A.繁荣与开放 B.光照四邻 C. 民族关系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频繁

  • 3、某同学为“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概括,其中不恰当的一句话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

    C.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

  • 4、地区冲突、战争多与美国有关,这说明

    A. 霸权主义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B. 国际局势由多极向单极发展

    C. 美国在维护世界利益 D. 为避免战争,各国应向美国妥协

  • 5、他从一个炮兵少尉开始初露锋芒,直至登上帝国皇帝的宝座,进而成为欧洲的霸主。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是颁布了《法典》……这里的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亚历山大二世

    D.明治天皇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材料中“当年曾分田”指( )

    A.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8、在南斯拉夫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可是在1955年,赫鲁晓夫则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 )

    A.赫鲁晓夫希望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B.苏联认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

    C.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

    D.苏联采取缓和策略扭转冷战的被动局面

  • 9、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 10、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的多强是指(   )。

    ①欧盟  ②中国  ③俄罗斯 ④日本  ⑤加拿大 ⑥德国

    A. ①②⑤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 11、五代十国以来,政权更替频繁,主要是军事将领举行兵变造成的,北宋建立后,为避免重踏覆辙,实行了

    A. 杯酒释兵权 B. 三省六部制 C. 重文轻武 D. 郡县制

  • 12、在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立法中,被称为“国会有史以来通过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是(  )

    A.银行非常法

    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农业调整法

    D.国家工业复兴法

  • 13、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某班的同学们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激烈争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拿破仑是独裁者

    B.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C. 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来没打过败仗

    D. 《拿破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 14、列宁曾经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俄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的“改良主义方法”是指1921年实施的(   )

    A. 工业化政策   B. 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5、接见康有为,表示不作“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  )

    A. 光绪帝   B. 道光帝   C. 溥仪皇帝   D. 嘉庆帝

     

  • 16、“敕勒川,阴山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它是鲜卑族的民歌。这个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于439年,统一了北方。下列与这个政权无关的是

    A. 淝水之战 B. 迁都洛阳 C. 汉化改革 D. 碑刻书体(魏碑)

  • 17、有这样一幅战地照片:一名战士正悬站在建筑物柱顶盘的檐口,将一面旗帜插在建筑物的最高处。这幅照片成为胜利的象征,标志着纳粹时代的结束。据此,你认为这幅照片可能描述的是(   )

    A.太平洋战争   B.列宁格勒保卫战

    C.中途岛海战   D.攻克柏林战役

     

  • 18、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在其著作《根》中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悲惨遭遇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A.亚历山大东征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D.西欧城市的兴起

  • 19、下列管辖西域的机构中,属于唐朝设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安西都护府 ③北庭都护府 ④北庭都元帅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是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朝宋应星的《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法律文献

    (1)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由查士丁尼组织编纂,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美国独立后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

  • 23、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________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________德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 24、巴黎人民攻占______法国大革命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

     

  • 25、元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_____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727年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 26、俄国________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历程。

  • 27、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悠久性,又有其独特性。

    (1)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隋唐时期确立完善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3)罗贯中编著的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28、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 29、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 30、《凡尔赛条约》:与会国:参加会议的有________个国家的代表。苏俄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围、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一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一

    (3)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一

    (4)明代丝织业的中心一

  • 32、举例说明拉丁美洲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所进行的斗争。

  • 33、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不断加深,民主革命进程不不断发展,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1)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2)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是。

    (3)在中国,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得益于革命的发生。

    (4)北伐战争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结束了在全国的统治。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阅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轩辕故里谒轩辕,拜祖寻根探史源。 松柏苍苍含古意,心香一炷祭先贤。

    ——李育文 《游轩辕故里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针对有记者提问美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称蔡英文有能力处理好两岸关系一事,国务院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我们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人民网北京2016年4月13日

    1)材料中的所祭的先贤是谁?

    2)材料所建立维持中国几千年来统一的政治制度指什么?

    3)请写出图一中西汉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材料图二金奔巴瓶与哪一制度有关?请写出图三中事件的历史意义。

    5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回答两岸双方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