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面表格可知,此表意在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
年份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1960 |
独立 国家 | 尼日尔 | 刚果 | 乍得 | 马里 | 扎伊尔 | 马达加斯加 | 布基纳法索 | 塞内加尔 | 贝宁 |
克麦隆 | 加蓬 | 中非 | 多哥 | 索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科特迪瓦 | 尼日利亚 |
|
A.“非洲独立年” B.“黑暗大陆”
C.美国“后院” D.“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1911年10月23日,驻江西九江的新军响应起义,拥标统马毓宝宣布独立,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材料中的“起义”最有可能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 夏朝
B. 春秋
C. 商朝
D. 战国
4、《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我们知道,西周的统治者管理国家实行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等级制 D.分封制
5、李明同学出生于1998年7月,也就是( )
A. 19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6、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以下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的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下列标题中,适合该宣传的是
A.《“火车时代”的到来》
B.《“汽车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7、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民称为
A. 联合国军
B. 联合国武装部队
C. 联合国导弹部队
D. 联合国维和部队
8、什么是历史?有人说:历史是一门关于“过程”的学问;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门关于“解释”的学问。其实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失之片面。前者强调史实,后者突出史论。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说法中,属于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最关注的一项是:
A.北京人遗址最早于1921年被发现
B.北京人已经懂得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和使用火
C.在北京人遗址中发掘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和用火的遗迹
D.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骨骼化石,其中就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9、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增强了军事力量
10、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管辖。他设立的地方官职有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11、下列关于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①中国是二者的重要成员国
②二者都是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③二者的宗旨都是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④二者的成员国都有一票否决权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12、《全球通史》中提到:“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这一说法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发现”美洲 B.奴隶贸易 C.殖民争霸 D.朝贡贸易
13、关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B.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C.只有中国才适合走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局部倒退和反复,不会改变其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14、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科学家是
A. 莎士比亚
B. 牛顿
C. 瓦特
D. 达尔文
15、“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守沪定。”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A. 1921年 B. 1928年 C. 1935年 D. 1945年
16、下面的思维导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图中空缺处最合适的选项是( )
A.蒸汽机 推广大众教育
B.发电机 注重垄断组织的发展
C.内燃机 注重环境保护
D.电动机 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
1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指南针用于航海 ②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③开创了行省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⑧④
18、中国共产党的会议史就是一部中共党史,下列会议与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 会议 | 内容 |
A | 遵义会议 | 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
C | 中共十三大 |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D | 中共十五大 |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A. A
B. B
C. C
D. D
19、有学者曾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为创造这个新时代而“奋争”的战役有
①台儿庄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辽沈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0、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 三省六部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21、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相生。公元前356年,_____(人名)在秦国主持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_____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22、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后,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1933年,纳粹党利用“___________”,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1935年,意大利军队对___________发动了侵略的战争。
(3)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
23、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8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________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运动。
(2)手段: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________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没,加快组建________,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24、德国的分裂:
(1)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_______”或“东德”。
(2)影响:欧洲_______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5、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__________。1914年,_________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_________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
26、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________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27、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在慕尼黑会议中被德国侵占的地区。B、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二战爆发时最早遭到德军打击的国家
2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悠久性,又有其独特性。
(1)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成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隋唐时期确立完善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3)罗贯中编著的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9、《格尔尼卡》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它的作者是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______。
30、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第一次________,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________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________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________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31、我国古代曾出现过许多治世局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汉朝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东汉的建立者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安定局面你为什么?
(3)唐朝时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4)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5)上述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2、代化指的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 等各方面的变革。
(1)“让人们将目光转向人而不是仰望神,是欧洲近代精神觉醒和发展的关键”。据此回答,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精神的产生?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通过这一改革,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了近代。”请问,材料指的是哪一场改革?这次改革有怎样的局限性?(或者列强这次改革中使“野蛮的俄罗斯社会走向 近代”的内容?)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通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初步发展起来。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3、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522—524页)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回答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2)从材料二看五四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今天的中学生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4)材料三中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写出时间和地点?
(5)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