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助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
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纸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
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时,有人使用火药武器作战
2、下列先进人物中,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3、下列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国际政治形势特点的一项是( )
A. 全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B.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逐渐崩溃
D.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4、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法制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 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
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5、《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6、明治维新领导人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下列体现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近代化军队
C.大力发展教育 D.发展近代工业
7、日本外务省1991年版《外交蓝皮书》指出:日本已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这表明日本( )
A.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拥有国际问题否决权
C.成为世界头号霸主 D.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8、“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材料中的“戎狄”当时位于下图的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9、在明治前期,日本出现全盘照搬西方文明的风潮,后来明治政府倡导以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据此可知,明治维新
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共和政体 B.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造了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
10、“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下列属于各国治疗感冒的药方是
①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②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③德国的法西斯专政
④日本发动对外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参战官兵提出:“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卢沟桥战役
12、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13、民族交往、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著名的改革出现在( )
A. 战国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南北宋时期
14、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学巨匠是( )
A. 高尔基 B. 列夫·托尔斯泰 C. 孟德斯鸠 D. 伏尔泰
15、《元史》载:“世祖(忽必烈)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A.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 “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16、“开怀大笑乔冠华,喜迎中国外交年”如图中,与乔冠华开怀大笑的事件是
A.中美建交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苏关系正常化
17、根据《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名,秦始皇和汉武帝是中国排名最高的汉族皇帝。南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写道:“秦皇汉武,恨不同时。”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①开国皇帝 ②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思想,加强皇权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18、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践行了它在哪次会议上的承诺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19、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解放农奴会引发地主暴动
B.农民过得优厚会危及沙皇统治
C.沙皇顽固地维护农奴制度
D.沙皇主张让农民获得一定土地
20、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人民宪章》的发表
C.《权利法案》的发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1、1919年________的爆发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56年,_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________》签订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________制逐渐形成。
23、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小刚同学设计了下面表格,请你帮助他完成表格的内容:
比较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独立战争 | 法国大革命 |
开始时间 |
|
|
|
颁布的法律文献 |
|
|
|
共同作用 |
|
2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5、霸权主义与地球冲突
(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____,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____。
(2)霸权主义、____、____和____、恐怖活动,威胁着世界安全。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________”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________天的轰炸。1999年5月________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5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2003年,美国右以________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________。
26、1687年,牛顿出版________,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27、______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______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28、生态与______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29、传统文化,光耀千古。
(1)司马迁编写的《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农学家_______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画家_______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4)《_______》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________年。
3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
3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外交历程时,通过上图发现:新中国在建国时和5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① 的外交政策、原则是 ② 、方针是 ③ ,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从1969年到1972年出现了高峰,你认为与史实相符吗? ④ ,请举例说明: ⑤ 、 、 (3例)。而从1989年到1992年又出现的高峰中,有的同学直接想到与我国实行的 ⑥ 政策相关,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还有 ⑦ 、 (2例)。
33、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中外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发达。请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请列出一个这一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或大都市的名称。
(2)明朝时,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行进的航海壮举是什么?此次远航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谈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如下图所示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00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体现了我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运用年代尺——梳理史实
(1)写出下列发生在1921、1927、1931年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开始 五四运动 希特勒上台 红军长征
(2)简要说明年代尺上中外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关联的一个例子。
任务二制作大事年表——归纳阶段特征
(3)填写下面表格
任务三识读文献,形成历史理解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1普特=16.38千克)
时间(年)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材料二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材料三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
材料四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讲话(1937年7月17日)
(4)①材料一种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相关政策有何特点?
②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
③材料三中美国失业率逐年上升最快的那一段时间段,为解决失业率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怎样具体的措施?
④据材料四,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是如何解决危机的?
⑤归纳美、苏两国政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调整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