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次大分裂,一次是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一次是唐末至两宋时期,后两个时期都有很多共同点,下面不属于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的是
A.出现民族融合
B.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C.民族政权并立
D.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人南迁
2、1843年之前,中国进口棉花、棉纱和白洋布的税率分别是24.19%、13.18%、29.93%。但在1843年后这三种货物进口税率降为5.56%、5.56%、6.9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
3、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列对这“四个全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实现复兴
4、中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的重要条件是
A. 丝绸之路的开辟
B. 郑和下西洋的示范
C. 中国的富庶对西方人的吸引
D.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5、探究课上,历史老师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收集相关资料,作为下堂课研究内容。阅读右图判断四位同学所收集资料与研究课题无关的是:( )
A. 甲收集了二战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以色列建国决议
B. 乙同学收集了印巴分治的相关史料
C. 丙同学认真收集巴以之间先后发生的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史实
D. 丁同学收集的是巴勒斯坦人民与以色列之间的斗争事迹,国际社会呼吁和平的相关资料
6、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
A. 英国政治腐败 B. 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C. 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7、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的局面,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
A.工业革命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宪章运动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 唐朝关中地区 B. 北宋四川地区
C. 南宋江南地区 D. 元朝中原地区
9、恩格斯说“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
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复活》 D.《人间喜剧》
10、“目前中国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这段材料说明
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
B.地区呈现区域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11、某同学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争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12、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1950年,美国共拨款130多亿美元援欧,其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
A.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 全面控制欧洲
C. 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D. 输出过剩资本
13、下表是西欧四国部分年份GDP估计值(单位百万1990年国际元,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导致这几国经济数据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年份 | 法国 | 联邦德国 | 意大利 | 比利时 |
1958年 | 312966 | 481599 | 265192 | 58316 |
1967年 | 501799 | 717610 | 445232 | 86695 |
1989年 | 1000286 | 1302212 | 906053 | 166396 |
——数据来源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A.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B.朝鲜的战争爆发
C.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D.北约组织的建立
14、1800年,大约1/5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1/3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思想的解放
B.三角贸易的进行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5、下图场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 B.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美苏冷战
1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对联中“废两千年帝制”的革命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7、“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在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位科学家是
A.伏尔泰
B.牛顿
C.爱因斯坦
D.邓稼先
18、意大利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声称:“佛者,天主所生之人,天主视之,与蚁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明朝后期天主教传播的特色是
A. 借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B. 借助了西方先进的科技
C. 贬低佛教的地位和影响 D. 以儒 家思想形式为载体
19、史学界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 )
A.世界联系
B.交通变革
C.政治革命
D.军事因素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
A.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B.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C.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21、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1) 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
(2)1789年制宪议会制定 , 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与封建等级制度。
(3)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的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2、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________,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条约是________。
23、根据提示填写下面内容
(1)在华盛顿会议中,中国恢复主权的地方: 。
(2)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家组织,有“经济上的联合国”之称的组织是: 。
(3)日本进行“欧化”的改革是: 。
(4)美国为称霸世界而推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 。
(5)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革命政党是: 。
2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_____不断壮大。________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________。同时,越来越多的________走出家庭,成为________,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____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5、英国崛起的条件有地理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
2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________制;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形成了________共和政体。
27、英国科学家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_______和_______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 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8、(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条约中被破对外开放的地点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英《南京条约》中位于最北端的通商口岸B、《马关条约》中位于最西边的通商口岸
(2)从中英《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的变化,指出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9、1500年前后, 打破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门。1995年,______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30、霸权主义与地球冲突
(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____,____与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____。
(2)霸权主义、____、____和____、恐怖活动,威胁着世界安全。
(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________”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________天的轰炸。1999年5月________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5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2003年,美国右以________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________。
31、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什么?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为避免以后建设的失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
3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然存在,当代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已结束,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多极化在加速发展,请说说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33、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
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3)材料三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综上,你认为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