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A.具有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 B.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C.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D.促进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2、南宋时期,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办理贸易手续的机构应是( )
A.中书省
B.市舶司
C.宣政院
D.十三行
3、1921年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这表明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4、以下关于亚非拉反抗殖民压迫、争取和维护独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第一次亚非会议后形成了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等
③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实现独立,于1999年收回来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④甘地领导印度的华夫脱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5、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 转向毛,希望毛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 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这 表明作者认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
A.在中共高层形成共识 B.成为唯一被接受的理论
C.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 D.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
7、毛泽东说:“今年(1971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联合国。”“两大胜利”指( )
A. 林彪指挥辽沈战役、联合国成立
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联合国成立
C. 林彪指挥辽沈战役、中国重返联合国
D.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中国重返联合国
8、秦始皇创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是
A. 中央集权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9、“歌诗合为事而作”,歌曲不仅是娱乐文化,还是浓缩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歌曲按照传唱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志愿军军歌》
②《春天的故事》
③《七子之歌—澳门》
④《红卫兵战歌》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②
10、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A. 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B. 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 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D. 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11、1980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邓小平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12、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A.华盛顿 B.孙中山 C.卡德纳斯 D.甘地
13、下图两幅漫画均反映了二战后的欧洲局势。下列对比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宣传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重要性
B. 揭露了美国企图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 斯大林的“阻止”导致了欧洲联盟的建立
D. 斯大林的“阻止”使美苏由冷战走向军事冲突
1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发展商品生产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5、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吻合的大一统举措是
A. 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B. 地方设“十三州部”
C. 大力实施“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 )。
A. 赔款2100万元 B.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割让香港岛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7、下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NO.3 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
胜利时间:1999年
斗争对象:美国
成果: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意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 胜利时间 B. 斗争对象 C. 成果 D. 意义
18、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成立
C.新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提出向西方学习 D.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0、文学艺术是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下列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愤怒的控诉了法西斯主义的暴行
B.艺术大师达·芬奇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
C.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反映了拿破仑军队远征俄国时波澜壮阔的场面
D.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通过《城市之光》、《大独裁者》等一系列电影,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2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1年6月,________的胜利,粉碎了德军________的神话。
22、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________。宣布实施:________
23、观察下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填空。
(1)A.中国被沙俄侵占面积最大的地区_____B.1871 年沙俄出兵强占的中国城市_______
24、观察图一,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一战导火线事件的发生地 B.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 C.三国同盟的核心成员国
25、1912年, (事件)的胜利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9年 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6、联合国与国际安全: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________的主要责任。安理会由中国、法国、________、英国、美国5个________和10个________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________。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________部队”,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27、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象征和灵魂。
(1)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2)春秋时期思想家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对立面,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秦朝为巩固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8、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⑴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⑵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改革。
⑶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9、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出现了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特征的“新经济”。
30、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进行调整,并对世界秩序进行重新安排。
(1)一战后,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分别以什么问题为核心?
(2)两次会议各签署的主要政治文件是什么?
(3)两次会议各暂缓了在哪一地区的矛盾?
(4)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是什么?这一体系能够维持长久吗?为什么?
32、举出古希腊两个最著名的城邦的名称。
33、简述俄国1861年改革的情况。
34、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的各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的利器,欲学习外国的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人教版历史教材节选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