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历史小说这样描述道:“……消息传到伦敦,狂热的侵华分子极力鼓吹对中国进行战争,宣称对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作解释。随后,英国议会向中国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了对华战争……”。材料中的“消息”应当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三次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
3、他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今天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 )
A.圣马丁
B.玻利瓦尔
C.章西女王
D.甘地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该材料中“独特实验”指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罗斯福新政
5、阅读下面的歌谣,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战引发革命,二月革命掘沙皇
②临时政府仍反对,十月革命起高潮
③颁发法令得民心,巩固政权不动摇
④列宁领导得胜利,社会主义旗帜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6、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国协约的形成 B. 萨拉热窝事件 C. 三国同盟的形成 D. 凡尔登战役
7、发明蒸汽机车,开辟人类陆路交通新纪元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富尔顿
8、据下图所示现象推知,郑和下西洋
A.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
B.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
C.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9、“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材料中所说的毛泽东“对症下药”的具体表现是( )
A.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发展方向
D.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段话主要说明
A. 英国政治腐败 B. 议会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C. 责任内阁制成为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国王仍旧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11、雍正三年(1725),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这表明清政府
A.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
B.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
C.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
12、在白色恐怖下,中共四川省委在重庆地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下列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1928年万县兵变后曾润百、雷震寰等被军阀王陵基公开枪杀
B. 1928年潼南双江宣布起义
C. 1929年李鸣珂在涪陵发动兵变取得胜利
D. 1930年涪陵“抗捐军”在陈风藻等的领导下进行抗捐斗争
13、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错误,列宁
A. 发动十月革命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实行五年计划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4、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曾经这样形容美苏“冷战”:“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冷战”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5、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B.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
C.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
D.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
16、下图是某一永久性国际组织的标识,它的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所组成的球形表示该组织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国际机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亚太经合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17、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与美国展开的军备竞赛
C.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 西方的经济封锁
19、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20、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为加强统治,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是
A.种姓制度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禅让制 D.元首制
21、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地点
B.开辟打击德国法西斯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C.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
22、填空题。
(1)秦始皇实行的 ,钳制了思想发展;唐代出现的新式农具 ,提高了耕作效率。
(2)1936年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56年 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775年的 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991年 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2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______________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4、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2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原因:
(1)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人部分地区仍处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殖民统治之下。除________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6、根据所提示的信息,请按要求写出与之相关的组织名称。
(1)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 。
(2)2001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的国际性贸易组织 。
(3)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是 。
27、如果在百度引擎中输入关于渡江战役的“1949、湖口、江阴及 解放”的关键词,“ ”处应该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D. 天津
28、填空题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是_______________.
(3)培育出被称为“东方魔稻”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农业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9、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______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90年,______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0、请写出相应的内容
(1)吸收徽剧和汉调的优点,在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艺术是 。
(2)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权益均遭到损害的国家是 。
(3)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组织原则是 。
(4)明朝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31、苏联为什么会出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哪些严重的弊端?
32、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请回答:
(1)秦始皇为避免天下战斗不休,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元朝时,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3)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请列出一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对此你有何看法?
33、1979年,欧洲共同体各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美国,对欧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4、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中的思想?
材料三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被俘将领杨伯涛回忆;经过几十里的行程,……呈现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伟大场面,我当时就大为感慨,认为18军的最后败灭,非战之罪,应归咎于脱离人民群众,进而敌视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大海里淹没了。
——王骅书《中共华中工委史略》
(3)根据材料指出淮海战役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此次战役期间进行的另一场战略决战是什么?
材料四 林肯的话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他说:“若没有黑人的支持,北方将无法取得胜利。”
——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4)林肯政府当时颁布了什么法令获得了黑人的支持?材料中的“胜利”是指哪场战争的胜利?
材料五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人民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2)》
(5)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五中提到的问题?新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