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通过
A. 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2、“这些企业家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乡下闲着的、靠计件工资从事劳动的手艺人。这种“外包”制度的基本原理是利润,而不是“价格公平”,企业家们在支付原材料和人力费用上尽力压低价格,而在出售产品时则尽可能抬高价格,以确保其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应了( )
A.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
B.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
C.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D.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3、有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支‘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德国突袭波兰
C. 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
D. 欧洲两大军事同盟形成
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迅速进入了“黄金时期”,但是: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却说这是一段“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费教授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B.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 日本侵华战争对民族资本主义造成破坏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均衡
5、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 创办大生纱厂
B. 创办湖北织布局
C. 创办汉阳铁厂
D. 创办轮船招商局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为其组织成员是在(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7、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8、据史书记载:“(郑玄)门生相与撰元答弟子,依《论语》作《郑志》八篇”“郑弟子追论师说及应答,谓之《郑志》。”这不能说明
A. 郑玄为传播经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B. 郑玄的弟子为纪念恩师而作《郑志》
C. 《郑志》是郑玄对《论语》的注释
D. 郑玄的弟子受到了《论语》的启发
9、苏联解体的史实表明了( )。
A. 社会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 B. “苏联模式”的失败
C. 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 D. 列宁主义的失败
10、“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通过材料中“决定”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1、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有自己的独立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B.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
C.一国两制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D.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2、“164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同盟反对君主制,反对封建贵族,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材料反映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3、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 )
A. 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
C. 集体化 D. 大包干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各地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世界最终形成为一个整体。关于这一历史性时刻,明显错误的是 ( )
A. 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 B. 中国仍保持着与世界隔离的状态
C. 整个世界基本形成统一的市场 D. 派留学生访问西洋
15、擅长“深刻细致的刻画人物思想感情”,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文学大师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 B. 阿·托尔斯泰 C. 莎士比亚 D. 高尔基
1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7、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并扬言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B.美国逆全球化行为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C.发展中国家应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D.全球化浪潮下,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18、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的应对策略是( )
A.挑起国内战争
B.建立法西斯专政
C.进行民主改革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这段话中的“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 )
A. 绥靖政策 B. 侵略政策 C. 法西斯政策 D. 不结盟政策
20、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21、罗斯福新政:作用:(评价)积极: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政府的________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________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________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
22、杰出的人物推动和影响着时代的变迁。
(1) 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的独立,他被誉为“圣雄”。
(2)凯末尔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艰苦斗争,创立土耳其共和国。1934年被授予 称号。
(3)1955年,万隆会议。中国代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3、生态与______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24、妇女地位的提高
选举权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开始获得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妇女的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妇女都有了选举权 | |
就业权 | 随着____程度的提升,妇女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妇女摆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工作。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女性就业率持续增长,以往男性独占的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女性 | |
平等权 | 影响因素 | 历史、____等诸多因素 |
保障 | 1979年,____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
25、1935年________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我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26、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______成立。一战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__。
27、《物种起源》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革命。
28、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29、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0、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31、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32、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3、(1)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言行被弟子记录在哪本书中?
(2)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个朝代?是哪一机构管辖?
(3)请分别写出台湾在古代和近代与大陆分离和回归的史实。
(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在中国共产党史上,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6)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发表了什么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是什么?
(7)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34、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本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操时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1)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中国志士仁人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
(2)你认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