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宿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启蒙思想照亮了一个时代,关于启蒙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是资产阶级改革锐利的思想武器

    ③影响了中、日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 2、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北伐战争

  • 3、针对二战后美国推行的某一计划,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国内用如下漫画对这一事件进行宣传。比较两图,你得出的认识应该是( )

     

    A.图一真实反映了美国推行该事件的动机 B.图二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该事件的影响

    C.出于各自宣传目的,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D.只有从多角度观察,才能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 4、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文艺复兴是文化复兴,启蒙运动是文明新生

    B.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

    C.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D. 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是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 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一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A. 1914;1918;

    B. 1916;1918;

    C. 1914;1916;

    D. 1914;1917;

  • 6、《抗日御侮》中曾描写某次战役“八一三淞沪集中国军精锐,采取攻势,迫使日军追随国军行动,改变其作战线由北向南方向为由东向西方向。因此中国获得换取时间之空间,……在大后方建立持久抵抗战力”请判断下列选项中对该次战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D.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场胜利

  • 7、“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1万多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A.启蒙运动的意义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 8、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践行了它在哪次会议上的承诺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 9、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学习笔记。他整理的是现在哪个地区的历史

    A. 西藏

    B. 台湾

    C. 广东

    D. 新疆

  • 10、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年代,近代科学文化也走向了繁荣。下列关于近代科技文化成就表述不准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B.贝多芬创作的《英雄交响曲》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

    D.巴尔扎克的作品描述了法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人间百态

  • 11、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

    B.

    C.

    D.

  • 12、2020年2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湖北武汉的抗疫斗争发表谈话时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下列选项与武汉有关的是( )

    A.制定党的彻底民主革命纲领 B.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敌机数架,初战告捷

    C.打破日本“不可战胜”神话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

  • 13、《中国六大政治家》-书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社会转型的是

    A.奖励军功 B.允许土地买卖 C.鼓励耕织 D.改革户籍制度

  • 14、傅雷评价《蒙娜丽莎》时说:“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秘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这说明该画作体现的主要精神是

    A. 现实主义

    B. 人文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蒙昧主义

  • 15、17-18世纪英、美、法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在本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关于早期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后来被日本等国采用

    B. 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典范

    C. 美国独立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D. 《权利法案》的发表,传播了启蒙思想,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法治过程

  • 16、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

    C.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

    D.深圳特区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17、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 B.工业革命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发展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 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 18、卡德纳斯改革措施有(   )

    ①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②释放政治犯

    ③把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④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 19、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中国梦”的历史图片展,他们从网上找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你如果给这些图片拟定一个小的主题,最合适的应该是(   )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A. 屈辱一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B. 抗争一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C. 复兴一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D. 探索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2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成为中国古代史的一条主要线索。下列属于前清时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③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④派左宗棠收复新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924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2)19361212日,张学良、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19476月底,依据中央部署,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为贯彻   ,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5)1982年,   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填会议名称)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2、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革命

    古巴人民在________等人的领导下,于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巴拿马

    收回运

    河主权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________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23、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可以战胜愚昧。

    (1)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是:  

    (2)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   》,该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名言出自 之口。

  • 24、影响:

    (1)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 )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 )的道路。

    (2)消极:但是,( )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 25、唐朝时去天竺西游的是________________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 26、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历史意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________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________对运动的领导权

  • 27、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______,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 28、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_______》的小说集。他的经典之作如《_______》、《_______》等,再现了法国 19 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29、请你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名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是_________

    (2)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英国物理学家是________-

    (3)既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

    (4)既是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的发生地,又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它是美国的_________

     

  • 30、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举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1)创立“拜上帝会”,反清农民运动——

    (2)提出“扶清灭洋”,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3)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爱国运动——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习近平:“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成果是什么?请简述其伟大意义。

    (2)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达到很高水平,这些戏剧作品有何特点?请举一例。

    (3)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内在联系?

  • 32、请列举出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的三个共同体。

  • 33、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5)根据材料五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