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 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 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2、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3、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
A. 开皇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改变国民这种状况,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 D.普及白话文章
5、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三大改造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 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C. 起到防洪灌溉作用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7、1883年年末,这个信奉“唯有最好”的人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在他的面前,他亲自设计和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正飞快地转动着。他是
A. 卡尔·本茨 B. 亨利·福特 C. 戴姆勒 D. 史蒂芬逊
8、20世纪50到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
A.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9、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和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 )
①压缩俄罗斯的势力空间 ②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施压
③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 ④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B. 实质上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 目的是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见过以来当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D.由对内改革转向对外开放
12、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A. 古巴比伦王国 B. 古代埃及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13、“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
A.定期朝见天子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14、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词语,如当前流行的“正能量”、“微信”、“范儿”等等。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你判断一下,下列不属于1953~1956年的流行词汇是( )
A. 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
C. 集体化 D. 大包干
15、紧紧依靠人民是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而代表人民服务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因。下列属于党重视和发展民生举措的是( )
A.确立“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原则 B.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筹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6、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战国时期,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变害为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的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三峡大坝
D.京杭大运河
17、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 B. 建立县制 C. 奖励耕战 D. 承认土地私有
18、日本社会矛盾的尖锐、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以及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在此背景下,日本统治者推行了( )
A.明治维新
B.幕府统治
C.殖产兴业
D.大化改新
19、美国在2017 年1月27号,特朗普颁布了针对七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禁穆令”。“禁穆令”出台以后,遭到了美国西海岸民众的普遍抵制。穆斯林国家的人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20、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
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
是( )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北伐
21、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_____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2、观察图一,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A一战导火线事件的发生地 B.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 C.三国同盟的核心成员国
23、周年纪事是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
(1)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2)1928年 开始在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37年德国对西班牙进行骇人听闻的野蛮轰炸,促使毕加索创作 《 》
(4)1947年“ ”的出台,是美苏 “冷战”的开始。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掌管侍卫、缉捕和刑狱。雍正帝设立中枢机构____,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25、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是: 。
(2)1935年,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3)从1968年起,日本开始了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为口号的明治维新。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同时为资本主义国家 提供了范例。
(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以 为背景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
26、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________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________德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27、从繁荣到危机:时间、开始国家、规模:________年10月下旬,________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________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28、北宋________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___》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工艺百科全书。
29、世界人口日: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30、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____________。1914年,___________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___________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
31、科技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请举出我国在汉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两项。
(2)为原子能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是时空观念伟大变革的科技成果是什么?
(3)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20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战争的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惨重的战役是什么?二战中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骇人听闻的惨案是什么?
(4)根据以上的回答,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32、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古代的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科技著作? 中国古代科技传入欧洲,对近代欧洲社会转型产生了什么影响?
(2)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得益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指出近代西方把神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驱除出去的代表性的科学家各一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首先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请指出英国的技术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同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特点。
(3)请以法国为例,从思想和制度的革新角度分析近代自然科学在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请谈一谈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3、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请回答:
(1)秦始皇为避免天下战斗不休,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元朝时,在中央分别设置什么机构加强对西藏、台湾的管理?
(3)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许多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请列出一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4)当前,我国边疆地区面临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对此你有何看法?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2)据材料二,“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