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美苏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 2、以下关于爵士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非洲产生后传入美国

    B. 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还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C. 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是爵士乐演奏的特点

    D. 爵士乐兴起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 3、被称之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 4、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 封建庄园

    B. 村社

    C. 租地农场

    D. 大种植园

  • 5、孟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董仲舒则认为“君权神授”,皇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体现了

    A.儒家是法家的思想外化

    B.儒家为迎合需求而演变

    C.儒家思想服务法家思想

    D.君臣关系源自儒家思想

  • 6、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以下属于其历史功绩的是(  )

    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B.开通大运河,加强南北交流

    C.八股取士,培养奴仆 D.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7、“马克思主义是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是属于全体进步人类的。马克思用他强有力的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下列说法中,不能从材料直接得出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B.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C.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 D.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

  • 8、扬州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一词最早见于  (  )

    A. 《尚书 禹贡》   B. 《诗经》   C. 《左传》   D. 《春秋》

     

  • 9、“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最早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由此判断,如果我们要去探访已知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地,我们应该往 ( )

    A. 亚洲大陆   B. 欧洲大陆   C. 非洲大陆   D. 美洲大陆

     

  • 10、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政权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指

    A. 上海

    B. 南昌

    C. 遵义

    D. 井冈山

  • 11、在美国历史上有一部重要法律,它使美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为联邦制国家,使13州真正联合成统一的国家实体。它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 12、“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这里列宁评价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 13、《作坊里的日本》一书写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消化进化”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洋务运动 C.明治维新 D.百日维新

  • 14、某同学写成一首新版《归田园居》:“敲键荧屏下,悠然新视窗。种豆温室里,籼型产量高。”这首诗体现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政治多极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D.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 15、1948年10月,—位战败的国民党军官叹地说:“锦州好比—条扁担,一头挑东北,—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他感叹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 16、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宋代( )

    A. 对外交往频   B. 民族战争不断   C. 海外贸易发达   D. 商品经济繁荣

     

  • 17、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下列共同点的表述,最符合作者意思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B.都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C.都对封建统治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D.都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1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私有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19、下图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B.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C.冷战对峙冲突的起源 D.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 20、如下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的场景,会场并列悬挂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罗斯福新政特点:采用_________手段扭转经济形势。

  • 22、1848年《___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__________

  • 23、从繁荣到危机:时间、开始国家、规模:________年10月下旬,________股票突然下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________及整个资本土义世界

  • 24、巴以冲突的焦点是:                               

     

  • 2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1941年6月,________的胜利,粉碎了德军________的神话。

  • 26、观察图二,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A.北约总部 B.华约总部

     

  • 27、明朝宋应星的《________》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 28、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________

  • 29、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____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次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____________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 30、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是效仿哪国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 32、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引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三: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四:追本溯源……中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四幅图文材料,列举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两幅图示所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基于“独火器万万不能及”的认识,洋务派创办了什么类型工业?列举一例。

    (3)依据材料三,列举这次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

    (4)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大意义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 33、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城市在古代早已出现,但是城市化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棉纺业、面粉、造纸印刷、航运等各类民族工业,在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城市逐步发展起来。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

    (2)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现代中国在BC(1961﹣1977年)、CD(1978﹣2001年)二个阶段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认识(可结合城市化的特点和经验教训来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