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当时如此浩大工程能修成功主要得益于
A.筑路技术的提高
B.铁制农具的出现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更方便管理北方及全国
2、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他”是
A.
B.
C.
D.
3、下图“多利”羊的诞生,宣告了
A.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B.基因工程的突破
C.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端 D.网络技术的突破
4、近代各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显示出各自的特色,以下符合美国特色的是
A.通过改革,完成国家权利由君主向议会的转移
B.反复革命,不断扫清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在统治者的领导下,完成自上而下的改革
D.争取国家独立后,制定宪法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5、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曹雪芹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6、科学文学艺术大师的智慧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 B. 牛顿——相对论
C. 达尔文——万有引力定律 D.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7、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光武中兴 D. 康乾盛世
8、下列是出现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灯
②火车
③改良蒸汽机
④珍妮纺纱机
⑤电冰箱
A. ②①③④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④③②⑤①
D. ③④②①⑤
9、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的是( )
A.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万隆会议的召开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0、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如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B.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C.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
D.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巨大
11、青蒿入药治瘟疫在许多古代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梦溪笔谈》
D.《千金方》
12、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秦朝的太尉 B. 汉朝的刺史 C. 明朝的锦衣卫 D. 清朝的军机处
13、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奉劝美国政客摒弃冷战思维,请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出台 B.华约建立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约建立
1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指的是( )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制定
C.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15、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困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活来源。”这段话反映了他
A.关注民生问题 B.代表工人利益 C.重视农业生产 D.控制生产规模
16、下图漫画寓意“山姆大叔”受到“债务”毒蚊的叮咬,不堪重负而头昏眼花、手脚发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你认为这种现象大约开始出现在( )
A.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 B. 一战后初期
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D. 21世纪初
17、“唯一的办法是,在把德国工业从战败国被歧视的地位解脱出来的同时,把法国的工业与德国工业都放在同一起点上。”材料体现西欧国家谋求
A.经济上的联合
B.军事防务的合作
C.文化上的趋同
D.外交立场的一致
18、为了鼓励人们投资,西方国家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这就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家拥有十亿美元资产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蒸汽机的普及和应用
B.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趋势凸显
D.跨国公司的不断扩张
19、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其碑座上有八组浮雕,分别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八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下面这幅浮雕,描写了一群起义的汉族、壮族农民,正风起云涌地从山坡冲下,旌旗迎风飘扬。这幅浮雕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20、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工业规模狭小,技术装备低劣,重工业基础薄弱,不能独立自存,人民生活困苦,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长期的战争
B.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C.国民政府的搜刮
D.朝鲜战争造成的损失
21、世界人口日: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22、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3、《凡尔赛条约》:与会国:参加会议的有________个国家的代表。苏俄和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围、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24、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______起义;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5、中国军队在__________战役中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6、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全球气候_______、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_______破坏、淡水资源短缺、____越来越严重、生态平衡破坏。这些____不仅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_______和社会问题。
27、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28、1859 年,英国生物学家_______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_______的一次伟大革命。
29、巴以冲突的焦点是: 。
30、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
3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材料二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古丝绸之路”其开拓者是谁?我国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其发展的最著名历史事件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