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人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这里“新旧格局交替”的准确含义是(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C.由世界大战向局部战争过渡
D.由单一经济向多样化经济发展
3、当今世界,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是
A.欧盟、北约
B.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联盟
C.欧盟、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
4、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捐躯的爱国将领垂泪撰联:“此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这位将领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位为国捐躯将领是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5、有人说;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主要是指
A.获得了欧洲贸易的中心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大规模进行圈地运动
D.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6、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期间有效地抵御住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和取得胜利,以及战后的美苏争霸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个“有利的国际时机”是指(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各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前的准备
C.西方国家集中力量应对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放松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等
7、当前,中日钓鱼岛之争引人关注。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占有钓鱼岛是非法和无效的。19世纪末,日本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台湾和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计算机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生态与人口问题日趋严峻
D.工人的反抗斗争日趋激烈
9、下列属于爱迪生发明的是( )
A. 发电机 B. 汽车
C. 内燃机 D. 耐用白炽灯泡
10、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普及高中教育
B.扫除文盲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普及大学
1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2、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
①蒸汽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鲁迅曾深刻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在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打出这“一炮”的是( )
A.北伐军 B.同盟会 C.人民解放军 D.湖北新军
14、如图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君主立宪制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天皇制度
15、下列属于章西女王、玻利瓦尔两位历史人物事迹的共同点的是
A.使国家赢得了独立
B.领导的是资产阶级革命
C.领导反对殖民者的斗争
D.沉重打击了葡萄牙殖民者
16、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记者先后游历了美国、德国、苏联和日本,写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有误的是 ( )
A. 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B.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C. 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D. 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17、下面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斯大林模式的推行
D.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18、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
D.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
19、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八股取士、文字狱 D. 闭关锁国
20、下边哪幅示意图最准确地描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
A.
B.
C.
D.
21、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事件_____
22、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
(1)他的作品被誉为“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该作品是______ 。
(2)_________被誉为“美利坚合众国之父”。
(3)1885年德国人_________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
(4)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创作了《哈姆雷特》,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了一个崭新天地的英国人是_______。
23、请在下表中填写提到的几位科学家的国别、代表作和他们的主要成就及社会影响。
科学家 | 国别 | 代表作 | 主要成就 | 社会影响 |
牛顿 |
|
|
|
|
达尔文 |
|
|
|
|
爱伊斯坦 |
|
|
|
|
24、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________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25、法西斯统治是指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________,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__________。法西斯统治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维持资产阶级统治时才出现的。
26、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具体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_____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
(1)一战前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3)冷战时期分别以美苏两国为首成立的军事组织
28、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1924年6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1947年6月底,依据中央部署,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为贯彻 ,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5)1982年, 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填会议名称)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9、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_____________
30、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_____和_____。
31、从秦汉时期起,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秦完成统一是在何时?西汉前期,汉政权西北部面临哪一个民族的威胁?
(2)为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就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简要评价秦始皇。(不超过50字)
(4)汉武帝对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处理与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关系?
32、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了崛起—衰落—复兴与联合的过程。
(1)19世纪末的欧洲,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因利益争夺而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
(2)英法意图祸水东引,德意野心不断膨胀的国际条约是?
(3)20世纪90年年代,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欧洲十二国签署的是?
33、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伟大的五四运动。
(1)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多少年?反映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和运动中心是哪里?
3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整体。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前南部与北部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
——马克思
材料三 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革命”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意味着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指的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哪一历史文献?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此颁布了哪一法律文献?
(3)上述材料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从本质上看有何共同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