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此禁毒日的确立,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位人物相关?

    A.关天培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康有为

  •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 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设置“十三州部”   C. 颁布“推恩令”   D. 反击匈奴

     

  • 4、这幅是英国人1916年5月创造的漫画,名为《别动》,戴着德军头盔的野猪,被名为“凡尔登”的夹子夹住鼻子,动弹不得。寓意

    A.英法联军打败德军

    B.德军在凡尔登战役受阻

    C.索姆河战役牵制德军

    D.“一战”已进入转折

  • 5、历史老师在评价抗美援朝战争时说:新中国出兵是迫不得已,但出兵的结局对新中国而言却是一举两得。你认为这里的两得主要是指(  )

    支援了朝鲜反侵略斗争  保卫和巩固了新生政权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保障了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分析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得出的结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7、周恩来评价张学良时说:他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周恩来这样评价张学良的主要原因是

    A. 他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B. 他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他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他领导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日

  • 8、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 北约的建立

  • 9、1971年,法国代表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据此判断,他所评论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0、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 11、1950年,中国的铁路系统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 1/5,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根本没有铁路;到1957年,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是因为(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新中国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2、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文史全才的你一定可以知道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在最后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13、德国学者莱布尼兹在《中国近况》一书序言中写道:“公元前后数百年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分布在我们(欧亚)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中国。”请问,“分布在欧洲大陆”的那个国家是

    A.希腊

    B.奥斯曼土耳其

    C.法兰克王国

    D.罗马

  • 14、咸阳塔儿坡战国秦墓新发现的金饰品表面有多处焊接的绳索纹和金珠,焊接金珠的工艺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据此可以推测

    A.分封制促进区域间交流

    B.西方科技处于领先地位

    C.战国时期中外已有联系

    D.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

  • 15、面对国运衰微、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方案,因而形成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实业救国派等精英群体。下列人物属于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是:

    A. 曾国藩

    B. 谭嗣同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 16、1842年,英国殖民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     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D.中英协定关税

  • 17、图示法形象、直观,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发展线索的基本方法。星伟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了如图,其中没有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A.起止时间

    B.社会形态

    C.主要矛盾

    D.历史分期

  • 18、建国以来,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下列事件发生在1972年的是(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 中国重返联合国

     

  • 19、张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书目时说:“在这本书里莎士比亚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本书是(  )

    A.

    B.

    C.

    D.

     

  • 20、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通过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暴政:

    (1)纳粹党利用“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_____人和_____

    (2)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_____

    (3)纳粹政权为加强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_____

    (4)疯狂迫害_____

    (5)希特勒大力发展_____,积极_____备战。

    _____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_____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_____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 22、明朝中期,名将   率领军队,痛击倭寇,还给中国东南海域一片宁静。

     

  • 23、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____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次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____________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 24、请写出相应的内容

    (1)吸收徽剧和汉调的优点,在同治、光绪年间形成的艺术是  

    (2)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权益均遭到损害的国家是

    (3)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组织原则是

    (4)明朝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 25、历史上一些重大会议的召开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引发了中国国内五四运动的会议

    (2)暂时协调了一战后日美矛盾的会议

    (3)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法西斯国家的会议

    (4)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会议

     

  • 26、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_____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 27、“非洲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1951年底,________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1962年,________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________”。此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1990年________独立,标志着几乎所有________都摆脱了________的枷锁。

  • 28、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些军事集团的存在就会威胁着世界的安全。

     

  • 29、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把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称为“________”;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 30、巴以冲突的焦点是: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4)洗雪了中国人民的百年国耻

     

  • 32、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 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 33、2015年,我国深化改革步入“关键之年”。在近几年的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如此强调改革,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无论中外,不同的国家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30年代,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有何相同作用?

    (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和城市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请分别写出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

    (3)综上所述,苏美中三国改革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近年来,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美国把大量的兵力部署在亚太地区,在日本部署鱼鹰直升机,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等,这些都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体现。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美、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道义和价值优势的北方最终取得胜利。

    ——《大国崛起》

    (1)美国“这次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大障碍,请问“又一大障碍”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的话

    (2)日本“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在19世纪末如彗星般耀眼,迅速强大起来,是什么改革?

    材料三: 列宁说:“(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3)华盛顿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2013年11月,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符合国家法和国际惯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议,一致认为“不能予以承认”。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越.菲时,也声称不承认,令南海局势再起波澜。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4)美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日、越、菲,插手我国南海事务,造成南海局势紧张,这种霸权主义行径违背了怎样的国际准则?哪个人提出的?

    (5)你认为材料四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